![]() |
惠民农商行工作人员在绳网企业做信贷调研。 |
截至11月30日,全市各级各类经营主体(企业)持续享受财政、税收、社保等政策优惠,共支出各级各类政策资金33.59亿元,减税降费77.74亿元
今年以来,滨州市持续跟踪调度“稳中向好、进中提质”政策落实成效,1至11月份,省、市级“稳中向好、进中提质”政策清单共计525项政策,涉及46个市直部门作为第一牵头单位。截至11月30日,全市各级各类经营主体(企业)持续享受财政、税收、社保等政策优惠,共支出各级各类政策资金33.59亿元,其中中央级资金2.3亿元、省级资金20.85亿元、市级资金10.44亿元;为企业申报并享受减税降费、财政奖补等政策优惠29.95万次,减税降费77.74亿元,享受政策优惠共计2385.51万人次。
扩内需优供给有机结合。聚焦汽车、家电、餐饮等重点领域,举办大型促销活动,截至11月底,市县联动、企业参与举办促消费活动97场,发放汽车消费券1493万元、零售餐饮消费券956万元、家电消费券37.4万元,带动消费7.6亿元左右。鼓励企业升规纳统,面向2022年零售额居全市前列的限上零售、餐饮单位发放40万元定向消费券,截至11月,全市月度新增纳统商贸企业361家。2023年滨州市获得山东省商务厅2022年四季度及2023年一季度纳统企业零售额增量奖励资金100万元。开展第七届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活动,发放惠民消费券100万元,联合“猫眼”“飞羊精选”等平台,发放文旅惠民消费券40万元。
科技创新助推产业升级。围绕集聚水平、辐射带动能力、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等,组织开展2023年度数字经济重点项目申报工作,滨州市3家“产业大脑”全部揭榜入库,数量居全省第一位。开展技改提级行动,滨州市11家企业入选省级技术改造设备奖补名单,奖补金额2262万元,列全省第三位。2023年,新认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12家,同比增长140.9%;新培育瞪羚企业20家,同比增长185.7%;14家企业入选第七批山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同比增长140.9%。滨州市开泰抛丸、国创精密等7家企业的7个产品入选“2023年度山东省首台(套)技术装备及关键核心零部件生产企业及产品名单”,较去年增长40%。滨州市13家企业入选“2023年山东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智能制造场景和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名单”,入选数量同比增长86%,其中,8家企业入选智能工厂,入选数量位列全省并列第二。
资金对上争取实现突破。获批立项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竞争性创新平台)项目3项、补助资金600万元。15家企业获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项目补助资金570万元。立项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项目6个,补助资金6221万元。413家企业获2023年省企业研究开发财政补助资金2594万元。组织开展省乡村振兴科技创新提振行动计划、农业良种工程品种培育、农业良种工程种业企业创新能力提升项目申报,共向省厅推荐21项,立项11项,获得资金支持2568万元。加大中小微企业升级高新技术企业支持力度,164家企业获得2023年省中小微企业升级高新技术企业补助资金1640万元。为滨州市2023年度符合条件的6项省级以上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申请经费补助161万元。做好2023年度新型智慧城市和新型数据中心奖补资金使用管理工作,滨州市争取智慧社区省级奖补资金100万元。加快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建设,惠民县成功争创全省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示范县典型做法,获得200万补助资金。
信贷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截至11月底,为290家企业发放科技成果转化贷款14.75亿元。累计为符合条件的6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发放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激励资金695.04万元。人民银行滨州市分行累放再贴现90.04亿元,支持企业556家(次),其中,办理供应链票据再贴现789万元,办理科创引导再贴现22.09亿元,办理“专精特新”专项引导再贴现6.66亿元,办理减碳引导再贴现5062万元。为38家企业发放1.71亿元稳岗扩岗贷款。通过省市两级融资平台提供供应商合同融资贷款1.88亿元。自碳减排支持工具实施以来,推动相关金融机构累计为20个项目发放碳减排贷款18.09亿元。为筛选出的正常经营、信用良好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放贷款45.99亿元。做好新市民群体金融支持,累计支持发放涉及新市民群体贷款617笔、15533.63万元,满足了新市民创业、消费、住房等方面的金融需求。
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开展营商环境集成改革,迭代升级“爱山东”政务服务平台滨州站点,累计梳理证照目录388类,归集证照数据684万余条,建成与省互联互通的“居民码平台”,实现政务服务场景预约取号、自助证照柜、查询不动产登记证明等场景接入。开通辐射安全许可证审批绿色通道,自企业申请至办理完成压缩至5个工作日内。发挥数据要素价值,依托大数据管理服务平台,累计归集数据38.11亿条,提供数据服务2.68亿次,实现6.75亿条数据依法依规向社会开放。打造智能高效的政务环境,累计提供帮办代办服务事项2884个。(丁春贵 杨琼)
今年以来,滨州市持续跟踪调度“稳中向好、进中提质”政策落实成效,1至11月份,省、市级“稳中向好、进中提质”政策清单共计525项政策,涉及46个市直部门作为第一牵头单位。截至11月30日,全市各级各类经营主体(企业)持续享受财政、税收、社保等政策优惠,共支出各级各类政策资金33.59亿元,其中中央级资金2.3亿元、省级资金20.85亿元、市级资金10.44亿元;为企业申报并享受减税降费、财政奖补等政策优惠29.95万次,减税降费77.74亿元,享受政策优惠共计2385.51万人次。
扩内需优供给有机结合。聚焦汽车、家电、餐饮等重点领域,举办大型促销活动,截至11月底,市县联动、企业参与举办促消费活动97场,发放汽车消费券1493万元、零售餐饮消费券956万元、家电消费券37.4万元,带动消费7.6亿元左右。鼓励企业升规纳统,面向2022年零售额居全市前列的限上零售、餐饮单位发放40万元定向消费券,截至11月,全市月度新增纳统商贸企业361家。2023年滨州市获得山东省商务厅2022年四季度及2023年一季度纳统企业零售额增量奖励资金100万元。开展第七届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活动,发放惠民消费券100万元,联合“猫眼”“飞羊精选”等平台,发放文旅惠民消费券40万元。
科技创新助推产业升级。围绕集聚水平、辐射带动能力、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等,组织开展2023年度数字经济重点项目申报工作,滨州市3家“产业大脑”全部揭榜入库,数量居全省第一位。开展技改提级行动,滨州市11家企业入选省级技术改造设备奖补名单,奖补金额2262万元,列全省第三位。2023年,新认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12家,同比增长140.9%;新培育瞪羚企业20家,同比增长185.7%;14家企业入选第七批山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同比增长140.9%。滨州市开泰抛丸、国创精密等7家企业的7个产品入选“2023年度山东省首台(套)技术装备及关键核心零部件生产企业及产品名单”,较去年增长40%。滨州市13家企业入选“2023年山东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智能制造场景和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名单”,入选数量同比增长86%,其中,8家企业入选智能工厂,入选数量位列全省并列第二。
资金对上争取实现突破。获批立项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竞争性创新平台)项目3项、补助资金600万元。15家企业获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项目补助资金570万元。立项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项目6个,补助资金6221万元。413家企业获2023年省企业研究开发财政补助资金2594万元。组织开展省乡村振兴科技创新提振行动计划、农业良种工程品种培育、农业良种工程种业企业创新能力提升项目申报,共向省厅推荐21项,立项11项,获得资金支持2568万元。加大中小微企业升级高新技术企业支持力度,164家企业获得2023年省中小微企业升级高新技术企业补助资金1640万元。为滨州市2023年度符合条件的6项省级以上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申请经费补助161万元。做好2023年度新型智慧城市和新型数据中心奖补资金使用管理工作,滨州市争取智慧社区省级奖补资金100万元。加快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建设,惠民县成功争创全省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示范县典型做法,获得200万补助资金。
信贷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截至11月底,为290家企业发放科技成果转化贷款14.75亿元。累计为符合条件的6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发放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激励资金695.04万元。人民银行滨州市分行累放再贴现90.04亿元,支持企业556家(次),其中,办理供应链票据再贴现789万元,办理科创引导再贴现22.09亿元,办理“专精特新”专项引导再贴现6.66亿元,办理减碳引导再贴现5062万元。为38家企业发放1.71亿元稳岗扩岗贷款。通过省市两级融资平台提供供应商合同融资贷款1.88亿元。自碳减排支持工具实施以来,推动相关金融机构累计为20个项目发放碳减排贷款18.09亿元。为筛选出的正常经营、信用良好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放贷款45.99亿元。做好新市民群体金融支持,累计支持发放涉及新市民群体贷款617笔、15533.63万元,满足了新市民创业、消费、住房等方面的金融需求。
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开展营商环境集成改革,迭代升级“爱山东”政务服务平台滨州站点,累计梳理证照目录388类,归集证照数据684万余条,建成与省互联互通的“居民码平台”,实现政务服务场景预约取号、自助证照柜、查询不动产登记证明等场景接入。开通辐射安全许可证审批绿色通道,自企业申请至办理完成压缩至5个工作日内。发挥数据要素价值,依托大数据管理服务平台,累计归集数据38.11亿条,提供数据服务2.68亿次,实现6.75亿条数据依法依规向社会开放。打造智能高效的政务环境,累计提供帮办代办服务事项2884个。(丁春贵 杨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