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济宁新材料产业园助力企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提升。 |
针对企业因“缺技术”,导致“不会转”的难题,园区鼓励支持领军企业实施“强链工程”。依托自身技术优势,“以点带面”引领园区企业转型
导报讯 近日,在位于济宁新材料产业园的山东亿盛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仓库里,运输物料的叉车把大宗物料精准放置在托架上,随后,物料随自动升降装置缓缓上升精准落位。
“我们公司新上自动化智能立体仓储改造项目,实现了立库物料进出的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仓库管理数据和业务软件数据实现自动对接。与人工仓库相比,空间利用率提升3—4倍、作业效率提升50%。”山东亿盛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企业尝到了智能化改造的“甜头”,接下来又对锅炉减温器进行改造,更换新型节能RTO设备、碳化硅冷凝器并增设喷淋塔、永磁变频螺杆空压机等,年节省运行成本近200万元,污染物排放量降低20%左右,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双提升。
企业所困 政之所向
绿色低碳发展是潮流所向、大势所趋。作为全国重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济宁新材料产业园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既举足轻重,又任重道远。
转型,园区企业各有各的“难处”。“通过走访摸排发现,当前不少园区企业数字化转型仍存在‘不会转、转不起、不敢转’的问题。”济宁新材料产业园相关负责人介绍。
企业所困,就是政之所向。针对企业因“缺方案”,导致“不敢转”的问题,园区邀请行业内知名专家成立专家组,开设专家讲座,深化人才招引计划,绘制智能制造人才招引“路线图”,与68家高等院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企业智改数转奠定人才基础。针对企业因“缺技术”,导致“不会转”的难题,园区鼓励支持领军企业实施“强链工程”。依托自身技术优势,输出解决方案和智能化改造经验,放大“溢出效应”,“以点带面”引领园区企业转型。针对企业因“缺资金”,导致“不愿转”的难题,园区成立智能化服务专班,为企业争取政策、资金、项目,指导申报优秀数字经济服务平台、山东省数字经济“晨星工厂”试点园区、数字经济重点项目、山东省总数据师制度试点企业、山东省DCMM贯标试点等。
科技创新是关键
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是关键。济宁新材料产业园区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以智慧园区平台和企业设备上云为抓手,全面整合园区化工产业链上下游数据及资源,打造智慧化工“产业大脑”。打造综合服务平台,聚焦“智慧业务、智慧政务、智慧服务”三大领域,充分运用5G+MEC、5GAR/VR、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打造“1+1+1+N”即“一网、一平台、一中心、N应用”的数字化转型支撑体系,构筑起数字化转型的“四梁八柱”。实现危险源监管、管廊检测、智慧工地等多个领域、多项技术、多处生态的全面结合。基于B2B模式,对接化盟网,规划鲁西南化学品交易市场中心,以江苏、河南、安徽、山东4个地区为核心,对所有化工品生产、经营性企业以及化工行业的周边配套行业提供一站式服务,打造现代化的网络交易平台。
近年来,济宁新材料产业园区以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为主攻方向,围绕智慧监管、智改数转、工业互联三个方向,以信息化手段加快智能化改造步伐,园区企业双方联动,趟出了一条依靠数字赋能助推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绿色正成为园区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底色。“预计到2025年,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能耗下降3.80%,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达到5.0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87.50%,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置利用率100%。”该园区负责人信心满满地说。 (韩英)
导报讯 近日,在位于济宁新材料产业园的山东亿盛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仓库里,运输物料的叉车把大宗物料精准放置在托架上,随后,物料随自动升降装置缓缓上升精准落位。
“我们公司新上自动化智能立体仓储改造项目,实现了立库物料进出的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仓库管理数据和业务软件数据实现自动对接。与人工仓库相比,空间利用率提升3—4倍、作业效率提升50%。”山东亿盛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企业尝到了智能化改造的“甜头”,接下来又对锅炉减温器进行改造,更换新型节能RTO设备、碳化硅冷凝器并增设喷淋塔、永磁变频螺杆空压机等,年节省运行成本近200万元,污染物排放量降低20%左右,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双提升。
企业所困 政之所向
绿色低碳发展是潮流所向、大势所趋。作为全国重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济宁新材料产业园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既举足轻重,又任重道远。
转型,园区企业各有各的“难处”。“通过走访摸排发现,当前不少园区企业数字化转型仍存在‘不会转、转不起、不敢转’的问题。”济宁新材料产业园相关负责人介绍。
企业所困,就是政之所向。针对企业因“缺方案”,导致“不敢转”的问题,园区邀请行业内知名专家成立专家组,开设专家讲座,深化人才招引计划,绘制智能制造人才招引“路线图”,与68家高等院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企业智改数转奠定人才基础。针对企业因“缺技术”,导致“不会转”的难题,园区鼓励支持领军企业实施“强链工程”。依托自身技术优势,输出解决方案和智能化改造经验,放大“溢出效应”,“以点带面”引领园区企业转型。针对企业因“缺资金”,导致“不愿转”的难题,园区成立智能化服务专班,为企业争取政策、资金、项目,指导申报优秀数字经济服务平台、山东省数字经济“晨星工厂”试点园区、数字经济重点项目、山东省总数据师制度试点企业、山东省DCMM贯标试点等。
科技创新是关键
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是关键。济宁新材料产业园区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以智慧园区平台和企业设备上云为抓手,全面整合园区化工产业链上下游数据及资源,打造智慧化工“产业大脑”。打造综合服务平台,聚焦“智慧业务、智慧政务、智慧服务”三大领域,充分运用5G+MEC、5GAR/VR、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打造“1+1+1+N”即“一网、一平台、一中心、N应用”的数字化转型支撑体系,构筑起数字化转型的“四梁八柱”。实现危险源监管、管廊检测、智慧工地等多个领域、多项技术、多处生态的全面结合。基于B2B模式,对接化盟网,规划鲁西南化学品交易市场中心,以江苏、河南、安徽、山东4个地区为核心,对所有化工品生产、经营性企业以及化工行业的周边配套行业提供一站式服务,打造现代化的网络交易平台。
近年来,济宁新材料产业园区以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为主攻方向,围绕智慧监管、智改数转、工业互联三个方向,以信息化手段加快智能化改造步伐,园区企业双方联动,趟出了一条依靠数字赋能助推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绿色正成为园区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底色。“预计到2025年,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能耗下降3.80%,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达到5.0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87.50%,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置利用率100%。”该园区负责人信心满满地说。 (韩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