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导报 > 产业透视

鲁北盐碱滩涂“长出”光伏板一村集体收入年增几百万元

渔光互补“老模式”有新模样

2023-10-16 作者: 杜杨 来源: 经济导报
  华润财金红光渔业800MW光伏发电项目的光伏板和养殖水体。  杜杨 摄
  未来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山东消纳的本地绿电将出现缺口;鲁北盐碱滩涂地上的渔光互补,也将成为山东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的重要抓手,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导报记者 杜杨 东营报道       

  日前,华润财金红光渔业800MW光伏发电项目已经全部并网发电。该项目不仅是山东省单体容量最大的新能源项目,同时也是最大的渔光互补项目。
  渔光互补模式并非新生事物。但在山东,随着鲁北盐碱滩涂地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的推进,渔光互补这个“老模式”焕发了新活力——让原本荒芜的盐碱滩涂,“上可发电、下可养殖”,土地实现了二次增值。
  齐鲁工大(山东省科学院)二级研究员、山东省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周勇认为,未来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山东消纳的本地绿电(即风力、光伏发电)将出现缺口;而鲁北盐碱滩涂地上的渔光互补,也将成为山东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的重要抓手,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单体容量最大
新能源项目

  “以前,我们这里都是盐碱滩涂,庄稼种下去基本没收成,大片土地闲置。”东营市垦利区红光渔业办事处老十五村村党支部书记崔建玉告诉经济导报记者。
  老十五村是靠海吃海的小渔村,没有耕地,过去村民主要靠出海捕鱼捞虾为生。然而在10月12日,经济导报记者造访这里时,却发现崔建玉口中那片“庄稼种下去基本没收成”的盐碱滩涂,“长”着大片光伏板,板下的养殖水体波光粼粼,远望去像是种满稻谷的水田一般。
  原来,这就是华润财金红光渔业800MW光伏发电项目。据介绍,该项目总投资43亿元,于2021年10月动工,首期于2022年11月并网,2023年7月6日实现全容量并网,目前,这是山东省单体容量最大的新能源项目,也是山东省最大的渔光互补项目。
  而该项目最大的特点,就是采用了“上可发电、下可养殖”渔光互补模式。据崔建玉介绍,在渔光互补池塘,水上可光伏发电,水下可养殖虾蟹和海参,“以海参为例,现在一亩地能产海参100多斤;此外因为光伏板占用了土地,每亩地每年还能多收600元的租金。”
  曾经闲置的盐碱滩涂,现如今不仅可以搞养殖,还能在养殖水体上建设光伏电站,崔建玉将其形容为盐碱地的“二次利用”。“2018年我们村集体经济收入是185万元,去年是450万元,今年截至目前,村里账上已经达到了860万元。”他表示。
  山东在建的规模化渔光互补项目不止一处。9月15日,青达环保(688501.SH)公告称,拟投资建设胶州市李哥庄镇120兆瓦渔光互补项目,投资金额为人民币5.49亿元。
相互促进的“渔”和“光”
  尽管是“上可发电、下可养殖”,但据周勇介绍,渔光互补模式实际上并不新鲜,而且也并不普及。“此前的渔光互补项目,一般只能在小水体上搭建少量光伏板。养殖户并不需要用这么多电,并网也赚不到多少钱;而对于电站运营方,区区几个小水体也难以形成规模,投入产出不成比例。”他表示。
  不过在鲁北这篇盐碱滩涂上,发电与养殖却呈现出相辅相成的效果。
  据上述光伏发电项目的相关负责人介绍,鲁北盐碱滩涂地势平坦、空气清洁、日照时间长,而且土地大量闲置,其实是山东少有的、特别适合兴建集中式光伏项目的地区。
  正因为山东有这么一片闲置的盐碱滩涂,2021年印发的《第一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项目清单》,才将山东鲁北200万千瓦光伏项目位列入其中,而这也是东南沿海省份唯一一个重点绿电项目。
  周勇直言,这可以视作国家为山东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而“特批”的政策;“被允许兴建大规模集中式光伏电站后,山东下一步需要提高‘绿电’比例,优化能源结构。”他表示。
  运营方需要连片的土地建设集中式光伏电站,而地方政府也需要充分开发土地资源,尤其是这种“庄稼种下去基本没收成”的盐碱滩涂。
  实际上,为了充分利用闲置的盐碱滩涂,红光渔业办事处先后引进过海参、梭子蟹和基围虾的养殖项目。不过据了解,早先的养殖项目管理比较粗放,尤其是海参,一旦遭遇高温便会大面积死亡。
  而问题的解决思路倒也简单,一是兴建海参礁给海参遮阳降温,二就是加强日常管理。总之,达成这两点都需要资金的投入。
  “在光伏板的遮挡下,水体水质有所改善,水面温度也有所降低,海参的生长环境更好了,而且还省去了一大笔造海参礁的费用。”崔建玉表示。
  周勇则认为,项目的亮点,在于发电与养殖、滩涂开发利用与光伏电站的兴建,这曾经矛盾的几方面同时实现了互补。“渔光互补这种模式,完全可以在山东其他地区复制推广。”他表示。
盈利模式逐渐多元化
  华润财金红光渔业800MW光伏发电项目配套建设160MWh储能设备,同时建设101MW独立储能电站一座。
  经济导报记者从现场得到的消息显示,160MWh配套储能项目正在进行转独立储能电站工作。配套改独储,源自于山东省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的《关于开展我省配建储能转为独立储能试点工作的通知》,旨在激发配建储能的积极性,增加收益来源,提高运行效率,促进其更好地参与电力市场和调度运用。
  上述项目相关负责人还举了一个例子:假如今天风光条件好、新能源项目发电量大,电价市场饱和,那么独立储能就可以逢谷吸纳;待到电价处于波峰时再释放,赚取差价。
  “因为要配建储能电站,光伏、风电电站的建设成本居高不下。”周勇直言,“而一旦储能电站可独立运营,则意味着光伏、风电电站有了‘第三方’的储能服务,这将大大降低光伏、风电电站的建设成本与投资门槛。”
  山东本地光伏、风电生产规模的扩大,对于绿电消费领域也将是一大促进。“目前山东的绿电,主要是来自西北的‘外电’,消纳方式是直接消纳;而对于本地绿电,则可以通过智能微电网分配、存储,并在最需要时消纳。”周勇表示,这将大大丰富本地绿电企业的盈利模式。
  青达环保在相关公告中也表示,拟投资建设的胶州市李哥庄镇120兆瓦渔光互补项目,将“积极推进公司在氢能装备领域的技术研发和制造,优化公司产业战略布局”“有利于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对公司未来业务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符合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
  “现在,山东很多地区都在建设‘新能源小镇’,闲置土地实现了二次利用。”崔建玉表示,“目前,我们村还有超过1万亩盐碱滩涂,未来也希望受项目带动,进一步盘活这些闲置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