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入,部分国有企业逐渐改制为国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随着投资主体、资本构成、管理模式的改变,职工的思想方式、价值观念也相应受到影响。思想政治工作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先导,如何适应新形势需要,在混合所有制企业背景下,发挥好党建引领作用,开展好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确保干部职工思想不乱、队伍和谐稳定,确保混合所有企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企业组织人事工作的重要任务。
混合所有制企业职工思想状况现状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交流、个别谈话等方式,对混合所有制企业职工的思想状况进行了多渠道、多形式的了解和调研,对企业职工思想状况有了深入了解,发现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企业职工的自我认同度普遍较高。绝大多数员工认为自己的工作具有挑战性,并对自己的工作质量感到满意,认为自己的能力在公司得到了充分发挥。二是对公司改革发展充满信心。大部分员工认为公司的改革发展和经营目标给自己提供了强烈的发展动力,认为随着公司发展,自己的个人职业生涯也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对当下工作充满成就感,对未来充满期待。三是职工普遍更加关注薪酬及考核激励制度的合理性。对涉及薪酬、考核制度的调整敏感度高,基于自己的工作职责及努力付出,期待更加丰厚的薪酬回报,部分员工认为公司的绩效考核制度对员工的激励作用有限。四是员工积极性还未被充分激发出来。员工对涉及企业发展、干部人事方面,提出的合理化建议不够多,尤其是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会感到工作动力不足。
当前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对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思想认识缺少高度,对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决策部署研究跟进不够,对如何发挥企业党委的政治核心和政治引领作用研究不够,致使从政治、从全局角度思考和认识问题还不够。有的领导班子成员思想、作风建设存在薄弱环节,涉及公司经营发展和员工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听取干部职工意见不够充分,民主作风欠缺。由于经营压力大,日常工作中,往往把完成公司经营指标放在第一位,贯彻党的组织生活制度不够严格、不够经常,容易忽视对班子及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二)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制度机制不够科学健全。当前,不少企业经营业绩压力大,在干部考核问题上,偏重于经营指标考核,存在着就绩论绩的现象,往往更注重工作需求和实际指标完成情况,对干部工作之外的表现关注度不足,缺乏德、能、勤、廉的量化考核和综合评价、分析。这样评价干部会存在一定片面性,考核结果难以全面、准确地反映干部的实际表现,缺乏较系统、科学性的考核评价办法。
(三)对企业改革时期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缺乏有效手段。对混合所有制企业改革转型期的发展缺乏总体的谋划和思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提前布局,有方法、有对策,但在统一员工思想方面做的不够,致使应对风险挑战集体发力不足。改革创新与干部队伍建设、企业文化宣导本应同步推进,部分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偏重于干部实绩,尽管做到了员工职务与薪酬的“能上能下、能升能降”,但在向员工解释、宣传公司政策方面不够深入,发挥企业文化引领作用不到位,未能将全体职工拧成一股绳,团结一心、凝心聚力地干事创业。
(四)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未做到相融共促。关心关爱干部不够细致,存在“重使用,轻培养”现象。不少企业建立起末位淘汰制度,在员工职务及薪酬调整方面存在“一刀切”的情况,对员工的长期培养考察及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方面提出的工作举措不够多,成效不够明显。公司在企业文化建设上不够完善、不够系统,没有完全做到“知职工情、解职工忧、帮职工困、暖职工心”,在凝聚人心、增强团结、提升队伍上还有欠缺。
关于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优化选人用人机制,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制度保障。建立健全符合混合所有制企业实际情况的选人用人制度,逐步完善干部的选任、考核评价、轮岗交流、责任追究等机制,做到用制度选人、靠制度管人。对员工考评避免唯指标论,遵循“科学、规范、公正、真实”原则,实施定量和定性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全面考核员工德、能、勤、廉、绩,激发员工潜能,提升组织绩效。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经营发展情况,重新梳理、修订、完善公司组织人事相关基本规章制度,包括员工薪酬、职级、考勤、劳动合同、招聘等办法,做到用健全的制度、科学的方法、良好的作风、严格的纪律在民主的监督下,把选人用人做实做优。
(二)强化干部日常管理监督,做实做细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把从严要求落实到干部教育管理监督的全过程,最大限度防止干部出问题,最大限度激发干部积极性。健全完善干部“选育管用”全链条正向激励机制,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政治上关注、生活上关心、精神上激励。研究建立干部职工关心关爱机制,全方位、多维度关心干部成长及身心健康。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进一步细化激励保障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激励引导广大干部奋发有为、干事创业。
(三)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提升员工思想政治素养和专业能力。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把人才作为公司战略转型的第一资源、竞争之本,不断增强和释放人才活力,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结合企业改革创新方向,建立有针对性的内部培训体系,根据不同工作岗位需要进行分层次、分类别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持公司中的优秀青年人才到高等院校、标杆企业学习交流,靶向跟踪培养,拓宽干部职工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营造积极向上、热爱学习、勇于创新的企业氛围,打造专业化人才队伍。
(四)发挥员工主人翁精神,以企业文化建设促进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员工在促进公司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和能动作用,保障职工有效参与公司治理。通过集中研讨、业务沙龙、小组会议等多种方式,鼓励员工积极参与涉及企业改革发展的各类活动,通过充分讨论、真诚交流,实现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群策群力推动公司稳健有序发展的目的。坚持定期召开企业核心员工参与的调度会议,建立起公司研究行业监管政策、企业经营形势的常态化工作机制,保证公司核心队伍及时掌握最新信息,为公司发展出谋划策。
(五)夯实基层组织建设,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坚强组织保障。严格开展组织生活,建立公司班子与干部职工常态化谈心谈话机制,加强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开展经常性、多层次、全覆盖的谈心谈话活动,及时掌握员工的思想动态,促进上下级之间和同志之间相互了解、增进团结,有效提升干部职工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以党建带群建,增强群团组织活力,充分发挥工会、青工委、共青团组织的作用和自身优势,抓好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所代表员工的根本利益作为群团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了解员工的所想所忧所怨所盼,做好员工合法权益的代表者、维护者。
混合所有制企业职工思想状况现状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交流、个别谈话等方式,对混合所有制企业职工的思想状况进行了多渠道、多形式的了解和调研,对企业职工思想状况有了深入了解,发现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企业职工的自我认同度普遍较高。绝大多数员工认为自己的工作具有挑战性,并对自己的工作质量感到满意,认为自己的能力在公司得到了充分发挥。二是对公司改革发展充满信心。大部分员工认为公司的改革发展和经营目标给自己提供了强烈的发展动力,认为随着公司发展,自己的个人职业生涯也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对当下工作充满成就感,对未来充满期待。三是职工普遍更加关注薪酬及考核激励制度的合理性。对涉及薪酬、考核制度的调整敏感度高,基于自己的工作职责及努力付出,期待更加丰厚的薪酬回报,部分员工认为公司的绩效考核制度对员工的激励作用有限。四是员工积极性还未被充分激发出来。员工对涉及企业发展、干部人事方面,提出的合理化建议不够多,尤其是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会感到工作动力不足。
当前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对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思想认识缺少高度,对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决策部署研究跟进不够,对如何发挥企业党委的政治核心和政治引领作用研究不够,致使从政治、从全局角度思考和认识问题还不够。有的领导班子成员思想、作风建设存在薄弱环节,涉及公司经营发展和员工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听取干部职工意见不够充分,民主作风欠缺。由于经营压力大,日常工作中,往往把完成公司经营指标放在第一位,贯彻党的组织生活制度不够严格、不够经常,容易忽视对班子及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二)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制度机制不够科学健全。当前,不少企业经营业绩压力大,在干部考核问题上,偏重于经营指标考核,存在着就绩论绩的现象,往往更注重工作需求和实际指标完成情况,对干部工作之外的表现关注度不足,缺乏德、能、勤、廉的量化考核和综合评价、分析。这样评价干部会存在一定片面性,考核结果难以全面、准确地反映干部的实际表现,缺乏较系统、科学性的考核评价办法。
(三)对企业改革时期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缺乏有效手段。对混合所有制企业改革转型期的发展缺乏总体的谋划和思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提前布局,有方法、有对策,但在统一员工思想方面做的不够,致使应对风险挑战集体发力不足。改革创新与干部队伍建设、企业文化宣导本应同步推进,部分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偏重于干部实绩,尽管做到了员工职务与薪酬的“能上能下、能升能降”,但在向员工解释、宣传公司政策方面不够深入,发挥企业文化引领作用不到位,未能将全体职工拧成一股绳,团结一心、凝心聚力地干事创业。
(四)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未做到相融共促。关心关爱干部不够细致,存在“重使用,轻培养”现象。不少企业建立起末位淘汰制度,在员工职务及薪酬调整方面存在“一刀切”的情况,对员工的长期培养考察及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方面提出的工作举措不够多,成效不够明显。公司在企业文化建设上不够完善、不够系统,没有完全做到“知职工情、解职工忧、帮职工困、暖职工心”,在凝聚人心、增强团结、提升队伍上还有欠缺。
关于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优化选人用人机制,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制度保障。建立健全符合混合所有制企业实际情况的选人用人制度,逐步完善干部的选任、考核评价、轮岗交流、责任追究等机制,做到用制度选人、靠制度管人。对员工考评避免唯指标论,遵循“科学、规范、公正、真实”原则,实施定量和定性考核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全面考核员工德、能、勤、廉、绩,激发员工潜能,提升组织绩效。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经营发展情况,重新梳理、修订、完善公司组织人事相关基本规章制度,包括员工薪酬、职级、考勤、劳动合同、招聘等办法,做到用健全的制度、科学的方法、良好的作风、严格的纪律在民主的监督下,把选人用人做实做优。
(二)强化干部日常管理监督,做实做细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把从严要求落实到干部教育管理监督的全过程,最大限度防止干部出问题,最大限度激发干部积极性。健全完善干部“选育管用”全链条正向激励机制,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政治上关注、生活上关心、精神上激励。研究建立干部职工关心关爱机制,全方位、多维度关心干部成长及身心健康。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进一步细化激励保障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激励引导广大干部奋发有为、干事创业。
(三)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提升员工思想政治素养和专业能力。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把人才作为公司战略转型的第一资源、竞争之本,不断增强和释放人才活力,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结合企业改革创新方向,建立有针对性的内部培训体系,根据不同工作岗位需要进行分层次、分类别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持公司中的优秀青年人才到高等院校、标杆企业学习交流,靶向跟踪培养,拓宽干部职工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营造积极向上、热爱学习、勇于创新的企业氛围,打造专业化人才队伍。
(四)发挥员工主人翁精神,以企业文化建设促进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员工在促进公司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和能动作用,保障职工有效参与公司治理。通过集中研讨、业务沙龙、小组会议等多种方式,鼓励员工积极参与涉及企业改革发展的各类活动,通过充分讨论、真诚交流,实现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群策群力推动公司稳健有序发展的目的。坚持定期召开企业核心员工参与的调度会议,建立起公司研究行业监管政策、企业经营形势的常态化工作机制,保证公司核心队伍及时掌握最新信息,为公司发展出谋划策。
(五)夯实基层组织建设,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坚强组织保障。严格开展组织生活,建立公司班子与干部职工常态化谈心谈话机制,加强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开展经常性、多层次、全覆盖的谈心谈话活动,及时掌握员工的思想动态,促进上下级之间和同志之间相互了解、增进团结,有效提升干部职工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以党建带群建,增强群团组织活力,充分发挥工会、青工委、共青团组织的作用和自身优势,抓好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所代表员工的根本利益作为群团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了解员工的所想所忧所怨所盼,做好员工合法权益的代表者、维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