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导报 > 产经 广告

新医保药品目录落地患者实惠“看得见”

2023-03-08 作者: 戚晨 来源: 经济导报
  ◆导报记者 戚晨 济南报道     

  3月1日起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落地实施,各地参保群众就医购药时启用新版目录的药品报销范围和价格。据介绍,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内药品总数达到2967种,新增111个药品,包括慢性病、抗肿瘤、罕见病,以及新冠治疗药等领域的药品,谈判和竞价新准入的药品价格平均降幅达60.1%。
  连日来,经济导报记者走访山东多家医疗机构、药品经销商以及患者获悉,与原市场价格相比,通过谈判降价和医保报销,2022年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实施后可累计为患者减负超过300亿元,真正让患者得到实惠。
优化日常用药结构
  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在我国患者人群较大,此次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中,针对慢性病用药纳入了不少新药,这将优化患者日常用药结构,有助于控制病情发展。
  “我是常年的糖尿病患者,必须天天注射胰岛素。当时医生推荐可使用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但价格有些高,这款糖尿病新药2022年上半年刚刚在中国上市,价格在500元左右。”3月5日,糖尿病患者孙向霞在复查时得知,这款药已经纳入医保,如今价格只有不到200元。“没想到常用类新药这么快就能降价,这个药品一天仅需要注射一次,就可以解决降糖问题。”
  慢病用药一直是医保目录调整的重点方向之一,据专家统计,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从2019年开始,基本每年调整一次,最新版的目录共含药品2967种,其中用于治疗慢性疾病的药品达到了新增总量的半数。2022年新版目录中有56个新获批的慢病用药纳入其中,提升了用药质量,降低了患者负担。
  经济导报记者获悉,青岛百洋制药旗下的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Ⅲ)奈达,是采用世界先进的渗透泵控释技术的创新制剂型降糖药,在电商平台,每瓶30片的药品零售价为90多元,合每片3元多,而如今医保支付标准为0.66元/片/0.5g。“奈达进入医保的价格是出口价的20%左右。”青岛百洋制药总经理郑爱菊介绍,作为高端创新制剂,奈达进入医保后将以优势价格惠及国内更多患者。
药品更迭快,迎市场松绑
  在新版医保目录执行当日,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教授李晓鲁开出了由赛诺菲研发的单片复方制剂创新药。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片(多立维)在济南的首份医保处方,让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第一时间享受到创新药进入医保带来的实惠。
  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副司长黄心宇介绍,本次目录新增的药品大部分是5年内新上市的药品,其中,有23个药品是2022年当年上市、当年被纳入目录。调整中,共有24个国产重大创新药品被纳入谈判,最终奥雷巴替尼等20个药品谈判成功,成功率达83.3%。这些药品进入目录之后,一方面填补了原来目录里的保障短板;另一方面也给临床用药多了一些新选择,也部分实现了目录内药品的更新迭代。
  “从2019年第一版医保药品目录到现在的第五版,其中既包括了像利司扑兰(用于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症)这类初入医保目录的新面孔,也有像替雷利珠单抗(靶向药)这类原本就在目录中但新增了适应症的‘老朋友’。”南方新星药业有限公司驻济南办事处主任徐国华向经济导报记者介绍说,除了创新药纳入速度加快外,在2022年版的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中,原带有支付限制的395个药品,有118个调整了支付范围。而在新版医保新准入的108个药品中,只有4个药品的支付范围有限制性描述,其余绝大多数药品支付范围与说明书一致,另外3个谈判目录药品转入常规目录则直接取消了支付限制。
重磅举措打通“最后一公里”
  新药进得了医保目录是第一步,为了确保这些救命药能够真正为患者所用,近年来,国家相关部委也出台了不少重磅举措。
  2021年,国家医保局和国家卫健委先后联合发布了《关于建立完善国家医保谈判药品“双通道”管理机制的指导意见》和《关于适应国家医保谈判常态化持续做好谈判药品落地工作的通知》两份文件,从顶层制度入手,推动国谈药品打通“最后一公里”。
  “所谓‘双通道’,就是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两个渠道,通俗点说,就是纳入医保的药品,如果在医疗机构买不到,药店也可以买到,并且享受和医疗机构同等的报销政策。”徐国华说。
  据了解,这一举措成效明显。浙江、山东、安徽、湖北、重庆、甘肃、云南等多地已经将协议期内谈判药品全部纳入“双通道”管理。截至今年1月,全国共有21.35万家医药机构配备有国谈药品,其中,5.65万家为定点医疗机构,15.7万家为定点零售药店。目前,山东“双通道”药店已达438家,覆盖全省136个县级行政区。所有“双通道”药店全部实现即时联网结算,切实减轻群众跑腿垫资压力。
  “有不少患者反映,医保药品进入医院难,医保目录中现在很多药品是‘先进医保,再进医院’,这就对医疗机构的快速准入,以及临床医生短期内广泛使用提出更高要求。”徐国华认为,医疗机构不能以费用总控、药占比等理由影响谈判药品使用,并且要适当简化药品引进医院的流程,这才能真正让患者以最快速度、最低价格用上放心药、实惠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