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刘瑞祥 济南报道
春节临近,“过年就买山东货,赶集就赶黄河集”的氛围逐渐拉满。作为历史悠久的一项贸易方式,集市独特的魅力早已深入到中国人的基因里。时至今日,商业活动的发生、演变、运作在这一方天地里也是精彩纷呈。
济南集市的“老传统”与“新变化”
1月12日,经济导报记者来到位于济南市天桥区西北部的桑梓店大集。桑梓店大集始于明清,因地处水陆要道上,人员往来密集,所以一直延续至今。与桑梓店类似的城区大集济南还有近50家,成为泉城独特的底色。
“我们这个铺子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了,临近春节,现在的大集正是人最多的时候,每天能卖出七八百个烧饼。”正在帮忙的老板女儿表示,“这个生意冬天比夏天好做,而且回头客较多。”按照两块五一个的单价计算,该商铺一个大集的营业额在2000元左右。锅碗瓢盆是家家不可缺的日用品,春节前夕也是这类商品卖得最好的时候。“我哥那边一个集能卖一两万元,他卖的碗或者盘子都是从广东挑回来的,花样最多、最新、最全,所以下货就快。”大集上一位瓷器老板介绍道,“这个行业就是这样,平时卖不了多少,一年收益好不好就看这几天怎么样了。”
备吃备喝是赶集的一件大事,与过去不同,现在的人们更加注重的是食材的新鲜、新意和口感。大集路边的驴肉馆排队的人足有十几米长,老板说他们当天能卖三四头驴,“我们这里是现吃现杀,现场加工,肉眼看得见。现在生活好了,驴肉虽然贵一些,但过年割点肉,伺候回家的孩子、来串门的客人,红红火火很喜气。”海鲜区也出现人挤人的现象,“我这个摊位还算是小的,一个集能卖出五六千块钱,大一点的七八千、一万多的都有。”一位热情的海鲜摊老板说,“新旧交替,快过年了,大家的消费热情回来了。”
“大集”文化形成网络热潮
2021年费县梁邱镇的程运付在当地大集上做拉面,面对几个短视频博主,他一边对着镜头憨笑一边喊道:“拉面15年,只卖3块钱一碗。”通过视频画面,大家发现拉面不仅卖相很好,而且分量很足。很多网友被他的淳朴和善良打动,于是程运付在网络上有了个响亮称号——“拉面哥”。
“拉面哥”在最火爆的时候曾经霸占抖音热榜10天以上。各路新媒体创作者齐聚梁邱镇,小山村一度成为打卡胜地,全国知名。相关部门积极行动,连夜修路、建设免费停车场,还有的人做起出租WiFi的生意,附近的饭店和宾馆也天天爆满,成功地拉动了当地经济。
2022年在各短视频平台,“山东大集”相关题材的创作者在网络上陡增。以抖音平台为例,博主“葱哥吃了没”以发布大集炒菜为主,目前已获1000万点赞,粉丝接近100万;博主“小诸葛”自2月初开始更新,已发布视频150条,收获240万赞,粉丝37万。相关话题度居高不下,热闹、喜气、红火成为全国人民对“山东大集”的基本共识。
2023年初,去青岛“泊里大集”吃海鲜、喝羊汤成为热议话题。来自陕西的王女士来青岛旅游,除了常规必游的景点之外,她和家人还准备去“泊里大集”一探究竟,“网上太火了,天天刷到,半夜能馋哭,来了就必须去尝尝,不去肯定后悔。”
树立品牌意识,才能拉动“乡村游”,而“赶大集”无疑是一个有效的抓手。只有不断擦亮“好客山东”品牌,才能有效提升齐鲁文化影响力、传播力。
春节临近,“过年就买山东货,赶集就赶黄河集”的氛围逐渐拉满。作为历史悠久的一项贸易方式,集市独特的魅力早已深入到中国人的基因里。时至今日,商业活动的发生、演变、运作在这一方天地里也是精彩纷呈。
济南集市的“老传统”与“新变化”
1月12日,经济导报记者来到位于济南市天桥区西北部的桑梓店大集。桑梓店大集始于明清,因地处水陆要道上,人员往来密集,所以一直延续至今。与桑梓店类似的城区大集济南还有近50家,成为泉城独特的底色。
“我们这个铺子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了,临近春节,现在的大集正是人最多的时候,每天能卖出七八百个烧饼。”正在帮忙的老板女儿表示,“这个生意冬天比夏天好做,而且回头客较多。”按照两块五一个的单价计算,该商铺一个大集的营业额在2000元左右。锅碗瓢盆是家家不可缺的日用品,春节前夕也是这类商品卖得最好的时候。“我哥那边一个集能卖一两万元,他卖的碗或者盘子都是从广东挑回来的,花样最多、最新、最全,所以下货就快。”大集上一位瓷器老板介绍道,“这个行业就是这样,平时卖不了多少,一年收益好不好就看这几天怎么样了。”
备吃备喝是赶集的一件大事,与过去不同,现在的人们更加注重的是食材的新鲜、新意和口感。大集路边的驴肉馆排队的人足有十几米长,老板说他们当天能卖三四头驴,“我们这里是现吃现杀,现场加工,肉眼看得见。现在生活好了,驴肉虽然贵一些,但过年割点肉,伺候回家的孩子、来串门的客人,红红火火很喜气。”海鲜区也出现人挤人的现象,“我这个摊位还算是小的,一个集能卖出五六千块钱,大一点的七八千、一万多的都有。”一位热情的海鲜摊老板说,“新旧交替,快过年了,大家的消费热情回来了。”
“大集”文化形成网络热潮
2021年费县梁邱镇的程运付在当地大集上做拉面,面对几个短视频博主,他一边对着镜头憨笑一边喊道:“拉面15年,只卖3块钱一碗。”通过视频画面,大家发现拉面不仅卖相很好,而且分量很足。很多网友被他的淳朴和善良打动,于是程运付在网络上有了个响亮称号——“拉面哥”。
“拉面哥”在最火爆的时候曾经霸占抖音热榜10天以上。各路新媒体创作者齐聚梁邱镇,小山村一度成为打卡胜地,全国知名。相关部门积极行动,连夜修路、建设免费停车场,还有的人做起出租WiFi的生意,附近的饭店和宾馆也天天爆满,成功地拉动了当地经济。
2022年在各短视频平台,“山东大集”相关题材的创作者在网络上陡增。以抖音平台为例,博主“葱哥吃了没”以发布大集炒菜为主,目前已获1000万点赞,粉丝接近100万;博主“小诸葛”自2月初开始更新,已发布视频150条,收获240万赞,粉丝37万。相关话题度居高不下,热闹、喜气、红火成为全国人民对“山东大集”的基本共识。
2023年初,去青岛“泊里大集”吃海鲜、喝羊汤成为热议话题。来自陕西的王女士来青岛旅游,除了常规必游的景点之外,她和家人还准备去“泊里大集”一探究竟,“网上太火了,天天刷到,半夜能馋哭,来了就必须去尝尝,不去肯定后悔。”
树立品牌意识,才能拉动“乡村游”,而“赶大集”无疑是一个有效的抓手。只有不断擦亮“好客山东”品牌,才能有效提升齐鲁文化影响力、传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