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导报 > 观察

外资企业投资加码中资企业科技输出

科技鲁企与全球客商的“双向奔赴”

2022-11-07 作者: 戴岳 来源: 经济导报
  参会客商在了解海尔生物医疗情况。  戴岳 摄
  越来越多的海外企业把“在中国、为中国”作为其本土化发展的承诺,发展之路越走越宽。而与山东医疗器械企业交朋友也成了不少外商的选择

  ◆导报记者 戴岳 上海报道 

  “彭总,这位客商想要了解一下海云盾危化品使用安全生态平台。”11月6日下午,海尔生物医疗又迎来了一位想要咨询的客商。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在本届进博会上,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颇为亮眼。作为第五届进博会最早满馆的展区,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馆今年共有7万平方米的展览面积,吸引了超过33个国家和地区的350多家企业参展。
  越来越多的海外企业把“在中国、为中国”作为其本土化发展的承诺,发展之路越走越宽。而与山东医疗器械企业交朋友也成了不少外商的选择。
外资企业走进来:
持续加码投资

  经济导报记者在进博会上看到,本届进博会首次将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扩增至3个展馆,分别在7.1馆、7.2馆、8.1馆呈现医药保健品、创新医药、医疗器械三大主题,全球十大械企巨头首次齐聚进博会。美敦力、雅培、强生、西门子医疗、碧迪医疗、罗氏诊断、GE医疗、史赛克、飞利浦医疗、波士顿科学等企业均携最新产品和技术参展。
  中国医药市场前景广阔已成为医药企业的共识。有不少公司在中国实现本土化研发、生产、经销,史赛克就是其中之一。史赛克是全球最大的骨科及医疗科技公司之一,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通过代理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现在,中国已成为史赛克全球最重要的战略市场之一。
  在问及是否与山东有合作关系时,史赛克中国区总裁Gregory Fletcher Holman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今天上午在医疗器械及医疗保健场馆二楼的一间会议室里,我们刚刚与青岛海泰新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青岛海泰新光’)达成战略合作。这是我们本地化战略的一个重要部分。因为我们在中国市场越来越深入,这有助于更快地将产品推向市场。我们对合作感到非常兴奋,希望以后还会有更多合作。”
  无独有偶,全球知名药企阿斯利康也宣布与青岛市政府进一步深化合作,在青岛高新区建立吸入气雾剂工厂,支持青岛打造全国领先的罕见病诊疗创新高地,并设立青岛智慧医疗创新中心及青岛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
  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国际业务及中国总裁王磊表示,“今年是阿斯利康第五次参加进博会,我们深刻感受到了进博会强大的溢出效应以及对全球创新与合作的带动作用。今年进博会,阿斯利康持续加码投资,继续深化在华发展布局。”
中资企业走出去:
输出科技力量

  不仅有外资选择投资中国医疗,中国也有先进的医疗产品和技术走出去。
  在进博会海尔生物医疗展台现场,经济导报记者看到交互式体验魁斗HaiLab智慧实验室平台的智慧物联、深低温自动化生物样本库以及我国首台转速达到50000rpm的超高速离心机等科技新品,不少观众都在近距离触摸。
  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实验室安全产业总经理彭志周已经忙碌了一上午。6日上午,海尔生物医疗正式发布行业首个海云盾危化品使用安全生态平台。作为平台的主讲人,彭志周除了为专业观众讲解海云盾危化品使用安全生态平台的基本情况之外,陆陆续续接待了不少意向询问。
  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到,目前,海尔生物医疗的海云盾危化品安全智慧管理方案已落地到包括青岛科技大学、药明康德、康龙化成、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等科研单位、医院、制药企业、疾控中心多个不同类型的场景,通过搭建覆盖全市的危化品安全管理实时监测系统,实现了危化品从采购到报废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管理,以及全域范围内危化品信息的实时把控和精准监管,助力筑牢危化品安全监管防线。
  “目前我们软硬件结合的系统方案的市场主要是在国内,在国外我们也有产品方案的销售,比如防爆场景。”彭志周告诉经济导报记者,“今天有来自意大利和德国的客户来洽谈,他们对产品非常感兴趣,也邀约我们到他们公司对接。”
  本届进博会跟海尔生物医疗有合作意向的外资企业主要做与实验室整体安全相关产业,他们对海尔生物医疗的专业度十分认可。
双向奔赴:进博会贸易
交流平台作用体现

  “在去年进博会上,史赛克的智慧关节机器人Mako一经亮相,就获得关注。去年不少采购商在进博会展馆内看到展品就有意向购买,现在不少客户已经签约购买,为企业带了不少订单。”Gregory Fletcher Holman告诉经济导报记者。
  中国企业强大的“买买买”能力,是让越来越多外资企业参与进博会的重要原因。
  5日,济南市采购企业齐鲁制药集团有限公司与美国丹纳赫集团旗下子公司cytiva(思拓凡)实现展位成交,签订了一揽子仪器和耗材采购订单意向,订单金额共计5250.99万美元。这也是第五届进博会山东省交易团的首单。
  经济导报记者从齐鲁制药集团了解到,这已经是其第四次参加进博会,通过进博会提供的国际化平台建立运营稳定、长久合作、质优高效的全球供应链体系,已成为该企业走向世界、布局全球医药生态圈的重要战略举措。
  齐鲁制药方面表示,进博会在创新医药、医疗器械、康复保健、医疗健康等领域都引进了全球最先进的技术和资源,缩短了集团在一些重大产业项目、创新项目的供应链的寻源时间,降低了沟通、采购成本。前三届的参会,齐鲁制药已累计签约近30亿人民币。
  Gregory Fletcher Holman表示,“史赛克期待能够把握‘中国机遇’,通过进博会这样绝佳的舞台展现我们的高科技创新成果,实现与中国市场的双向奔赴——伴随着中国市场的高质量发展,史赛克与中国市场的融合也日趋深入,我们将以优质产品布局广阔的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实现和中国市场共生共荣的战略目标。”


进博会,更多的是分享
  ◆导报记者 戴岳     

  今天已经是进博会开幕的第三天,我新认识的外国记者朋友还在感慨进博会的开放性。在他此前参与的展会都是为了出口,而中国博览会的进口的主题让他耳目一新。作为第一次参与进博会的外国记者,他总结出一句:进博会不只是展览,更多的是分享。
  一年一度的进博会作为全球经贸盛会,展示出中国主动与世界市场相通、产业相融、创新相促、规则相联的决心。
  是的,今天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与世界共享发展。140多个国家在进博会上共享文化、产品、传统,各国在这里彼此交流合作和发展的经验。与其说这是一场进口产品的展览会,不如说是一场全球产业资源的共享会。
  更令我惊讶和欣喜的是,进博会上的山东元素随处可见。拜耳在山东联合建设了亚太地区的第二家“拜耳耘远农场”。隔壁展台的ADM在中国的代工厂就位于山东,同时也跟山东企业成立了益生菌合资公司……
  的确,最近几年山东对外开放逐渐形成优势、外贸环境越来越好,营商环境位居全国第一方阵。山东拥有综合保税区14个,国家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9个,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自贸试验区、上合示范区等国家级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也落户山东,RCEP、CPTPP在山东试点示范,各地综保区、高新区、经开区也在快速发展。在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首创“数字保险箱”打造智慧政务服务新模式、首创增值税留抵退税确认制新模式等17项改革成果也在助力山东对外贸易便利化水平提升。
  今年进博会期间,不少参会的中外企业通过相互间的充分沟通和交流,跟山东成了朋友,一起探索合作共赢的项目和机会。此刻的山东,正通过进博会传递出满满的决心和信心,展开双臂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