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一群大雁从里则街道黄河新村的上空飞过。大雁的阵阵鸣叫,吸引了村民的注意。“雁群飞得高不高,方向对不对,关键在头雁。就像我们村支书,是我们村的头雁。”该村年近50岁的民宿开办者张翠平说。
头雁领航群雁随
张翠平说的村支书,是黄河新村的党总支书记张海波。黄河新村的前身是西纸坊村。2016年政府在西纸坊村老村盘及周边建设了西纸坊景区。自此每年村集体固定收入70万元。
村集体有了钱,黄河新村的发展也迈开了步子。
张海波瞅准发展时机,由村党支部领办成立旅游公司与景区签订用工协议,由新村向景区输送劳动力,每年超过100名群众实现就业增收;同时带领群众对老民房及新村闲置房改造利用,开民宿、做餐饮、上工坊,越来越多的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吃上了“旅游饭”。疫情前,有10余家民宿月均收入1万元以上,有2家获得“山东省好客人家星级农家乐”称号并奖励3万元扶持资金。
张海波在担任村支书之前,一直常年从事外墙保温和外墙刷漆工程,规模不断壮大。在他的带领下,全村先后100余人从事此项工作,现在村民开办了大大小小至少15家与此相关的建筑公司。“村民如果只是做工的话一年下来能挣10万元,如果能分包工程的话一年能收入20万-30万元。”张海波介绍说。
此外,全村60岁以上75岁以下的老人组成了绿化小队,每人每天能收入60元。
黄河新村在村党支部和张海波的带领下,通过发展沿黄生态旅游、外墙保温工程等,村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质量实现跳跃式增长。
支部领办合作社
位于里则街道办事处南部的南司家村种植蔬菜已有30多年。因为该村紧邻黄河下游,土地肥沃,水质甜美,生产出的蔬菜味道鲜美,很早“滨州菠菜”就风靡京津唐,被誉为“黄河菠菜第一”。
赵洪生是村里最早种植蔬菜的菜农,早先尝到种菜的甜头,年收入20万元以上。在他的带领下,南司家村家家户户种起了蔬菜。
该村依托蔬菜种植基地建起蔬菜批发市场,日蔬菜交易量300吨,旺季可达600吨以上,全年蔬菜销售总量10万吨,销售收入达6000万元。产品主要以越冬菠菜、黄瓜、豆角为主,主要销往东北三省和北京、天津以及内蒙古等地。
该村以市场为龙头,带动里则街道发展蔬菜专业村15个,蔬菜种植村56个,蔬菜总面积达3万亩,其中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1万亩,形成远近闻名的“滨州市万亩蔬菜基地”。基地辐射杜店、沙河两个办事处及滨城、惠民、高青等县区。
由南司家村、崔家村、吕前村、吕后村、赵家口村、苟士孙村6个村庄党支部联合领办里则绿色蔬菜种植协会。截至目前,协会发展会员102人,规模以上种植大户26个,辐射周围10个村庄1809户农户。
蔬菜种植产业的抱团发展吸引了当地银行的支持。滨州农商行为其授信6000万元。据悉,蔬菜产品依托协会平台进入流通领域,预计每亩纯收益在1万元以上。
对将来的规划,南司家村党支部书记赵洪亭信心百倍,“我们下一步计划将进行土地整合,制定统一产业标准,推动蔬菜产业升级,打造出属于我们里则的蔬菜品牌,同时带动周边村落经济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头雁领航群雁随,人才振兴产业兴。近年来,像张海波、赵洪生一样的致富能人不断在里则乡村涌现,持续赋能乡村振兴。
今年以来,里则街道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大力实施基层党建引领行动,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着力打造富有地域特色、承载田园乡愁、体现现代文明的升级版乡村。 “近年来,里则街道坚持在工作中找问题、党建上找原因、改革中找办法,通过做实过程党建,将组织力变为生产力,逐步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推进共同富裕的‘里则路径’。”里则街道党工委书记张江涛说。
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探索创新,不断为推进乡村振兴摸石探路,一幅美丽乡村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杨琼 尹凯丽 张潇)
头雁领航群雁随
张翠平说的村支书,是黄河新村的党总支书记张海波。黄河新村的前身是西纸坊村。2016年政府在西纸坊村老村盘及周边建设了西纸坊景区。自此每年村集体固定收入70万元。
村集体有了钱,黄河新村的发展也迈开了步子。
张海波瞅准发展时机,由村党支部领办成立旅游公司与景区签订用工协议,由新村向景区输送劳动力,每年超过100名群众实现就业增收;同时带领群众对老民房及新村闲置房改造利用,开民宿、做餐饮、上工坊,越来越多的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吃上了“旅游饭”。疫情前,有10余家民宿月均收入1万元以上,有2家获得“山东省好客人家星级农家乐”称号并奖励3万元扶持资金。
张海波在担任村支书之前,一直常年从事外墙保温和外墙刷漆工程,规模不断壮大。在他的带领下,全村先后100余人从事此项工作,现在村民开办了大大小小至少15家与此相关的建筑公司。“村民如果只是做工的话一年下来能挣10万元,如果能分包工程的话一年能收入20万-30万元。”张海波介绍说。
此外,全村60岁以上75岁以下的老人组成了绿化小队,每人每天能收入60元。
黄河新村在村党支部和张海波的带领下,通过发展沿黄生态旅游、外墙保温工程等,村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质量实现跳跃式增长。
支部领办合作社
位于里则街道办事处南部的南司家村种植蔬菜已有30多年。因为该村紧邻黄河下游,土地肥沃,水质甜美,生产出的蔬菜味道鲜美,很早“滨州菠菜”就风靡京津唐,被誉为“黄河菠菜第一”。
赵洪生是村里最早种植蔬菜的菜农,早先尝到种菜的甜头,年收入20万元以上。在他的带领下,南司家村家家户户种起了蔬菜。
该村依托蔬菜种植基地建起蔬菜批发市场,日蔬菜交易量300吨,旺季可达600吨以上,全年蔬菜销售总量10万吨,销售收入达6000万元。产品主要以越冬菠菜、黄瓜、豆角为主,主要销往东北三省和北京、天津以及内蒙古等地。
该村以市场为龙头,带动里则街道发展蔬菜专业村15个,蔬菜种植村56个,蔬菜总面积达3万亩,其中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1万亩,形成远近闻名的“滨州市万亩蔬菜基地”。基地辐射杜店、沙河两个办事处及滨城、惠民、高青等县区。
由南司家村、崔家村、吕前村、吕后村、赵家口村、苟士孙村6个村庄党支部联合领办里则绿色蔬菜种植协会。截至目前,协会发展会员102人,规模以上种植大户26个,辐射周围10个村庄1809户农户。
蔬菜种植产业的抱团发展吸引了当地银行的支持。滨州农商行为其授信6000万元。据悉,蔬菜产品依托协会平台进入流通领域,预计每亩纯收益在1万元以上。
对将来的规划,南司家村党支部书记赵洪亭信心百倍,“我们下一步计划将进行土地整合,制定统一产业标准,推动蔬菜产业升级,打造出属于我们里则的蔬菜品牌,同时带动周边村落经济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头雁领航群雁随,人才振兴产业兴。近年来,像张海波、赵洪生一样的致富能人不断在里则乡村涌现,持续赋能乡村振兴。
今年以来,里则街道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大力实施基层党建引领行动,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着力打造富有地域特色、承载田园乡愁、体现现代文明的升级版乡村。 “近年来,里则街道坚持在工作中找问题、党建上找原因、改革中找办法,通过做实过程党建,将组织力变为生产力,逐步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推进共同富裕的‘里则路径’。”里则街道党工委书记张江涛说。
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探索创新,不断为推进乡村振兴摸石探路,一幅美丽乡村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杨琼 尹凯丽 张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