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继续等待在沪深交易所上市,按照现在主板和创业板的排队企业数量以及相关的财务门槛,冠森科技上市之旅可能会相对比较漫长
◆导报记者 杜海 济南报道
创新层鲁企冠森科技(873670.NQ)日前披露,公司已与主办券商中泰证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并于9月9日向山东证监局报送了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北交所上市辅导备案申请材料,申请材料于当日获受理。这意味着,该公司正式进入北交所上市辅导阶段。
经济导报记者获悉,位于东营市河口区蓝色经济开发区的冠森科技,已经二度挂牌新三板,而其也变更了资本赛道——从沪深IPO转向冲刺北交所上市。
“好马也吃回头草”
冠森科技属于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在聚酰亚胺高分子材料聚合单体产品方面经过多年研发,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拥有相对稳定的客户群体。
2017年8月,冠森科技首次在新三板挂牌;公司于2018年7月接受上市辅导,同年8月31日终止挂牌新三板;今年2月实施完成定向发行股票融资后,冠森科技于3月7日再次在新三板挂牌,同时直接进入创新层。二度挂牌新三板的冠森科技,放弃了沪深IPO的资本赛道,直指北交所上市。
根据冠森科技披露的财务数据,公司2020年度、2021年度经审计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12亿元、2.93亿元,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以扣非前后孰低者为计算依据)分别为3432.88万元、6573.32万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5.66%、24.30%,2021年度营业收入增长率为38.11%,2021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486.50万元,符合相关规则规定的在北交所上市的财务条件。
“公司目前在创新层挂牌尚不满12个月,公司须在挂牌满12个月后,方可申报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北交所上市。”冠森科技表示。
那么,公司为何选择重新挂牌新三板并剑指北交所上市?9月15日,经济导报记者多次拨打冠森科技董秘梁太福的办公电话,但一直无人接听。
“该公司二次挂牌新三板并冲刺北交所上市,可谓‘好马也吃回头草’。如果其不启动北交所申报,继续一厢情愿地等待在沪深交易所上市,按照现在主板和创业板的排队企业数量以及相关的财务门槛,公司上市之旅可能会相对比较漫长。”华北地区一家券商的自营部门业务经理郝庆对经济导报记者分析说。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直接挂牌创新层,不少是为了冲刺北交所上市。据Choice统计数据,去年以来,至少25家直接挂牌创新层的企业符合北交所上市的财务条件。
据媒体近期报道,为进一步便利优质企业登陆北交所,北交所正在研究推进“领航计划”,以更好发挥市场一体化管理优势。通过加强挂牌准入、持续监管、上市审核等各环节的内部协同,夯实前端审核监管基础,提升后端上市审核效率,帮助优质企业上市预期“更明确”、上市时间“更快速”、上市过程“更顺畅”,真正实现优质企业挂牌12个月后可以快速“直通”北交所。
相关项目投产
延期至下半年
公开资料显示,冠森科技成立于2014年3月,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专业化、科技型企业,主营业务为聚酰亚胺高分子材料聚合单体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控股股东为赵洪修。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3亿元,同比增长38.11%;净利润6668.26万元,同比增长62.99%。
2022年6月23日,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了《关于公布2022年度山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通知》,冠森科技名列其中。
据悉,公司依托自有核心技术,主导产品升华品ODA和重结晶品ODA通过完全自主生产,以直销的方式销售给下游的柔性线路板、消费电子、风力发电、5G通信等国家战略新兴产业,从而获取收入、利润和现金流。2022年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冠森科技实现营业收入1.63亿元,同比增长11.65%;实现净利润2526.55万元,同比下降24.27%。
报告期内,公司净利润、毛利率有所下降,冠森科技对此解释称,受到疫情影响,全国物流不畅,部分供应商进行了减产、停产处理,多重因素叠加致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产品成本增加;公司对硝基苯酚钠项目投产延期至下半年,使原材料对硝基苯酚钠成本未能降低。
“虽然报告期受疫情影响,但是公司采取自主研发为主,引进、消化、吸收为辅的方式,继续在新产品、新工艺方面加大研发投入,夯实公司的核心技术,实现以工艺保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使销售收入继续保持增长。特别是公司对硝基苯酚钠项目预计下半年投产,将有利于进一步降低原材料成本,使ODA产品的单位成本降低,提高产品的毛利率。”冠森科技表示。
另有行业人士对经济导报记者分析,该公司产品生产所用的主要原料包括对硝基氯化苯、对硝基苯酚钠等,其价格受国家产业政策、市场供需变化、石油价格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波动较大。财务数据显示,2020年、2021年、2022年1-6月,冠森科技以化工原料为主的原材料成本占营业成本比例分别为61.30%、67.53%和73.68%,占比相对较高。如果公司所需原材料价格未来出现较大增长,可能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一定影响。
新闻同期声
北交所持续推进高质量扩容
导报讯(记者 杜海)随着北交所审核发行加速,多家高质量的“专精特新”企业冲刺北交所IPO。与此同时,北交所上市“后备军”也在持续壮大。全国股转公司2022年第四批拟调入创新层的挂牌公司初筛名单日前出炉,42家公司拟调入创新层(其中包含8家山东企业)。本批次调层结束后,新三板2022年进层实施工作将全部完成,创新层公司数量超1700家,较北交所设立前增加三成,层级规模创历史新高。
近期,北交所的最快过会纪录不断被打破,这得益于提升后端上市审核效率的“领航计划”。业内人士表示,北交所加快审核的背后,体现了资本市场大力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决心。“领航计划”主要针对尚未挂牌企业,北交所IPO审核端口前移至企业新三板挂牌后,企业从挂牌到上市最短或只需13个月。
北交所上市公司由新三板创新层公司产生,新三板基础层、创新层与北交所呈现“层层递进”的市场结构。北交所与新三板创新层、基础层统筹协调、制度联动,维护市场结构平衡,一体发展,共同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适应不同发展阶段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发展需求。
与沪深市场相比,北交所有相同的法律性质、市场功能和企业地位。但在市场定位上,北交所主要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突出“更早、更小、更新”,与主要服务大型成熟企业的主板、主要服务“硬科技”的科创板、主要服务“三创四新”的创业板形成错位发展格局。
◆导报记者 杜海 济南报道
创新层鲁企冠森科技(873670.NQ)日前披露,公司已与主办券商中泰证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并于9月9日向山东证监局报送了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北交所上市辅导备案申请材料,申请材料于当日获受理。这意味着,该公司正式进入北交所上市辅导阶段。
经济导报记者获悉,位于东营市河口区蓝色经济开发区的冠森科技,已经二度挂牌新三板,而其也变更了资本赛道——从沪深IPO转向冲刺北交所上市。
“好马也吃回头草”
冠森科技属于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在聚酰亚胺高分子材料聚合单体产品方面经过多年研发,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拥有相对稳定的客户群体。
2017年8月,冠森科技首次在新三板挂牌;公司于2018年7月接受上市辅导,同年8月31日终止挂牌新三板;今年2月实施完成定向发行股票融资后,冠森科技于3月7日再次在新三板挂牌,同时直接进入创新层。二度挂牌新三板的冠森科技,放弃了沪深IPO的资本赛道,直指北交所上市。
根据冠森科技披露的财务数据,公司2020年度、2021年度经审计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12亿元、2.93亿元,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以扣非前后孰低者为计算依据)分别为3432.88万元、6573.32万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5.66%、24.30%,2021年度营业收入增长率为38.11%,2021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486.50万元,符合相关规则规定的在北交所上市的财务条件。
“公司目前在创新层挂牌尚不满12个月,公司须在挂牌满12个月后,方可申报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北交所上市。”冠森科技表示。
那么,公司为何选择重新挂牌新三板并剑指北交所上市?9月15日,经济导报记者多次拨打冠森科技董秘梁太福的办公电话,但一直无人接听。
“该公司二次挂牌新三板并冲刺北交所上市,可谓‘好马也吃回头草’。如果其不启动北交所申报,继续一厢情愿地等待在沪深交易所上市,按照现在主板和创业板的排队企业数量以及相关的财务门槛,公司上市之旅可能会相对比较漫长。”华北地区一家券商的自营部门业务经理郝庆对经济导报记者分析说。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直接挂牌创新层,不少是为了冲刺北交所上市。据Choice统计数据,去年以来,至少25家直接挂牌创新层的企业符合北交所上市的财务条件。
据媒体近期报道,为进一步便利优质企业登陆北交所,北交所正在研究推进“领航计划”,以更好发挥市场一体化管理优势。通过加强挂牌准入、持续监管、上市审核等各环节的内部协同,夯实前端审核监管基础,提升后端上市审核效率,帮助优质企业上市预期“更明确”、上市时间“更快速”、上市过程“更顺畅”,真正实现优质企业挂牌12个月后可以快速“直通”北交所。
相关项目投产
延期至下半年
公开资料显示,冠森科技成立于2014年3月,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专业化、科技型企业,主营业务为聚酰亚胺高分子材料聚合单体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控股股东为赵洪修。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3亿元,同比增长38.11%;净利润6668.26万元,同比增长62.99%。
2022年6月23日,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了《关于公布2022年度山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通知》,冠森科技名列其中。
据悉,公司依托自有核心技术,主导产品升华品ODA和重结晶品ODA通过完全自主生产,以直销的方式销售给下游的柔性线路板、消费电子、风力发电、5G通信等国家战略新兴产业,从而获取收入、利润和现金流。2022年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冠森科技实现营业收入1.63亿元,同比增长11.65%;实现净利润2526.55万元,同比下降24.27%。
报告期内,公司净利润、毛利率有所下降,冠森科技对此解释称,受到疫情影响,全国物流不畅,部分供应商进行了减产、停产处理,多重因素叠加致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产品成本增加;公司对硝基苯酚钠项目投产延期至下半年,使原材料对硝基苯酚钠成本未能降低。
“虽然报告期受疫情影响,但是公司采取自主研发为主,引进、消化、吸收为辅的方式,继续在新产品、新工艺方面加大研发投入,夯实公司的核心技术,实现以工艺保质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使销售收入继续保持增长。特别是公司对硝基苯酚钠项目预计下半年投产,将有利于进一步降低原材料成本,使ODA产品的单位成本降低,提高产品的毛利率。”冠森科技表示。
另有行业人士对经济导报记者分析,该公司产品生产所用的主要原料包括对硝基氯化苯、对硝基苯酚钠等,其价格受国家产业政策、市场供需变化、石油价格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波动较大。财务数据显示,2020年、2021年、2022年1-6月,冠森科技以化工原料为主的原材料成本占营业成本比例分别为61.30%、67.53%和73.68%,占比相对较高。如果公司所需原材料价格未来出现较大增长,可能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一定影响。
新闻同期声
北交所持续推进高质量扩容
导报讯(记者 杜海)随着北交所审核发行加速,多家高质量的“专精特新”企业冲刺北交所IPO。与此同时,北交所上市“后备军”也在持续壮大。全国股转公司2022年第四批拟调入创新层的挂牌公司初筛名单日前出炉,42家公司拟调入创新层(其中包含8家山东企业)。本批次调层结束后,新三板2022年进层实施工作将全部完成,创新层公司数量超1700家,较北交所设立前增加三成,层级规模创历史新高。
近期,北交所的最快过会纪录不断被打破,这得益于提升后端上市审核效率的“领航计划”。业内人士表示,北交所加快审核的背后,体现了资本市场大力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决心。“领航计划”主要针对尚未挂牌企业,北交所IPO审核端口前移至企业新三板挂牌后,企业从挂牌到上市最短或只需13个月。
北交所上市公司由新三板创新层公司产生,新三板基础层、创新层与北交所呈现“层层递进”的市场结构。北交所与新三板创新层、基础层统筹协调、制度联动,维护市场结构平衡,一体发展,共同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适应不同发展阶段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发展需求。
与沪深市场相比,北交所有相同的法律性质、市场功能和企业地位。但在市场定位上,北交所主要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突出“更早、更小、更新”,与主要服务大型成熟企业的主板、主要服务“硬科技”的科创板、主要服务“三创四新”的创业板形成错位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