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导报 > 观察 广告

扛起能源保供责任 展现铁军精神

——国网山东电科院开展直调公用电厂督导服务工作侧记

2022-05-20 作者: 张劲 来源: 经济导报
  日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发出感谢信,向多家单位派驻至48家直调公用电厂的61名同志表示感谢。这些同志协助省发改委开展常态化的现场督导服务工作,为保障山东省电力可靠供应和人民群众温暖过冬作出了贡献。国网山东电科院有8名同志参与了此项工作,他们扛起能源保供责任,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山东电力的铁军精神,展示了国家电网公司作为央企的责任担当。
  提高站位 履责有担当
  2021年10月29日,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组织61名同志组成督导服务工作组,派驻至48家直调公用电厂,协助山东省发改委对电厂运行、电力供应情况开展全覆盖督导服务和常态化核查,全力保障全省电力稳定供应。
  “保障电力供应事关经济发展、百姓生活、社会稳定,是当前最大的政治任务。接到通知后,我院非常重视,抽调了熟悉发电机组运行管理的8名专家。”国网山东电科院副总经济师、组织部主任郝卫东说,“2021年10月30日至2022年4月30日,我院8名同志分别驻扎华电邹县电厂、国能寿光电厂等8家电厂。他们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从源头推动了机组‘稳发增发’。”
  该院的8名同志每日对电厂机组运行情况进行调度和现场核查,确保机组应发尽发、稳发满发;认真核实机组停运、降出力情况,督促加快抢修进度,尽快恢复出力;全面掌握电厂电煤进耗存情况,指导企业加强调运、提升库存;督促电厂优化接卸调度,提升接卸能力,合理安排请装车,确保电煤顺畅运输和及时接卸;深入了解电厂应急运输、资金周转等需求和困难,协调各市及省有关部门,予以重点支持、及时解决。进驻6个月,他们摸排煤电情况、督导工作进度、协调解决问题,为全省电力保供提供了有力支撑。
  保供的难点在于保障电厂煤炭库存。“那段时间,邹县电厂一天耗煤3万吨以上。作为全省最大火力发电厂只配备了两台老式翻车机,经常因卸车能力不足导致压车。不仅影响厂内煤炭库存增加,还增加了铁路系统调运压力。电厂进煤量小于耗煤量,煤炭库存在警戒线附近。煤炭一天一个价,虽然电厂都签了长协合同,但普遍面临兑现困难。”国网山东电科院专家刘恩仁回忆说,“增加煤炭库存需要电厂、煤矿、铁路部门之间密切配合。我们天天在现场督导电厂加强设备维护,提高接卸车效率,把邹县电厂卸车能力由200车/天提高至350车/天;同时协调铁路部门增加请批车数量,并督导电厂开辟汽车煤绿色通道;在省发改委的帮助协调下,解决了煤炭兑现的问题。邹县电厂煤炭库存由我们进厂时的30万吨迅速提高至60万吨。”
  发挥优势 解难有实效
  “国网山东电科院的专家在我们电厂不仅圆满完成了保供任务,还帮助我们解决了很多技术难题,我们从心底里感激。”邹县电厂调度部主任常滨说。
  2021年11月17日,该院专家刘浩驻扎的华能运河电厂5号机组开展灵活性改造,出现了开机困难现象,两次都因汽机振动大跳机。此时,刘浩挺身而出。作为汽机方面的专家,刘浩不但迅速找到了症结所在,还提出了解决方案,顺利实现了开机。
  2022年3月29日,兖矿赵楼电厂因为泄漏进行机组抢修。为了让机组尽快恢复发电,该院专家潘子华天天盯在大修现场,改进工作方法,彻夜加班,最终机组提前三天并网发电。“能让机组早一天发电,就是对保障电力供应最大的贡献。”潘子华如是说。
  “保供期间,我是一边工作一边利用去现场的机会学习,热工专业还请我讲了两次课。当时,正值7号机组DCS改造,电厂邀请我帮助审查逻辑,我提出了很多优化建议。能为电厂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我很欣慰。”驻扎邹县电厂的刘恩仁说。
  坚守一线 党员有作为
  6个月时间,该院8名同志节假日不休息,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奋战在电厂一线,尽职尽责,圆满完成了电力保供工作。可是他们背后付出的辛苦和努力,却鲜为人知。
  该院电源技术中心主任张杰介绍说,驻扎大唐东营电厂的李兴平,今年已经58岁。身为党员的他克服了很多困难,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开始遇到了水土不服的问题,李师傅天天拉肚子。后来,因为当地天气湿冷,又导致腰痛难忍。李师傅不想麻烦别人,就找了一个玻璃杯装上热水,放在腰部捂着。又买了膏药贴上加热敷,坚持了一个多月,硬是挺过来了。真是太不容易了。”
  “驻扎兖矿赵楼电厂的潘子华56岁了,不仅经验非常丰富,还特别能吃苦耐劳。”该院锅检公司总经理姜波说,4月份时,潘师傅得了带状疱疹,他只打了4天吊瓶,就吃药治疗,坚持工作。这个病不仅病程长还非常痛苦,神经痛经常折磨得潘师傅半夜疼醒。他一直坚持到完成工作回来。潘子华说,“身为党员,我不能一点事就退缩,关键时刻我们得顶得上。”
  在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在危难关头豁得出来,国网山东电科院的8名专家用行动诠释着担当,用辛劳书写着奉献。   (张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