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养老金制度将为老人带来更多保障。 |
保费支出将享受减免个人所得税等优惠,因此加入个人养老金制度有可能成为优化个人资产跨时期配置的有效选择
◆导报记者 王伟 济南报道
4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下发《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意见》指出,个人养老金实行个人账户制,缴费完全由参加人个人承担,实行完全积累。参加人每年缴纳个人养老金的上限为12000元。此外,会选择部分城市先行试行一年,再逐步推开。这意味着,各方关注已久的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出炉”。
“养老金融领域是金融行业把握二次增长曲线的重要机遇。”东吴证券非银行金融首席分析师胡翔等人在22日发表的分析文章中表示,下一步政策试点将从建立唯一、专用、终身的个人养老金账户出发,同时打通第二、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之间的资产转移通道,进一步提升个人养老金账户制规模增长的空间。
受该消息影响,22日A股市场表现明显回暖,保险、证券板块纷纷上扬,凸显个人养老金账户制探索对相关领域带来的机遇。
采取个人账户制
有税收优惠
《意见》指出,个人养老金实行个人账户制度,缴费完全由参加人个人承担,实行完全积累。参加人通过个人养老金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建立个人养老金账户。个人养老金账户是参加个人养老金制度、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基础。
“根据《关于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通知》(财税〔2018〕22号)文件,自2018年5月1日起,在上海市、福建省(含厦门市)和苏州工业园区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的试点工作,并给予了税收优惠。这次个人养老金意见的出台,预计将会在原试点政策的基础上,扩大税收优惠的覆盖范围,通过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大家积极投保。”山东百丞税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董华对经济导报记者分析说。
专家认为,国家通过税收优惠政策激励,既可以提高居民退休之后的养老水平,也可以化解我国老龄化压力加大背景下的系统性风险。
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院长白彦锋对媒体表示,对于养老保险,税收优惠政策通常采取的是EET模式(E代表免税,T代表征税),即在居民即期缴存阶段给予免税优惠,对投资收益同样给予免税优惠,而在领取养老金环节再课税。这将使得纳税人可以获得长缴多得的时间价值。此外,居民退休后总收入水平相对降低,即使课税税负水平也较低,可以使居民从全生命周期获得税收实惠。
根据《意见》,个人养老金制度范围覆盖全体劳动者。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工程研究所所长李德荃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人口老化,养老问题正成为越来越重大的现实社会问题。目前我国具有养老保障性质的保险制度主要有(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企业(职业)年金两大制度。其中,第一大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尽管已基本实现社会全覆盖,但总体保障水平有限;第二大支柱企(职)业年金制度尽管保障水平较高,但社会覆盖面不够宽广。如何在不过分增加企事业单位财务负担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养老保障水平,是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思路。个人养老金制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具有重要意义。
年缴纳上限1.2万元
可按月分次或一次性领取
关于缴费水平,《意见》指出,参加人每年缴纳个人养老金的上限为12000元。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将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发展情况等因素适时调整缴费上限。
“保费支出由个人自愿且完全承担,不会增加企事业单位的财务压力。”李德荃说。
在领取方式上,《意见》指出,参加人达到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出国(境)定居,或者具有其他符合国家规定的情形,经信息平台核验领取条件后,可以按月、分次或者一次性领取个人养老金,领取方式一经确定不得更改。领取时,应将个人养老金由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转入本人社会保障卡银行账户。此外,参加人死亡后,其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中的资产可以继承。
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64亿人,居民存款超过90万亿元。养老保障面临挑战巨大,同时养老储蓄转换为养老投资的空间也巨大。
根据《意见》,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资金用于购买符合规定的银行理财、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运作安全、成熟稳定、标的规范、侧重长期保值的满足不同投资者偏好的金融产品,参加人可自主选择。参与个人养老金运行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由相关金融监管部门确定,并通过信息平台和金融行业平台向社会发布。
“保费支出将享受减免个人所得税等优惠,因此加入个人养老金制度有可能成为优化个人资产跨时期配置的有效选择。”李德荃分析说。
在业内人士看来,个人养老金的投资标的涵盖所有金融机构研发的养老目标金融产品,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提法,意味着未来个人养老金资产配置和投资标的会更丰富,也有利于提升个人养老金的投资绩效。
胡翔表示,其团队预测了未来个人所得税纳税人数、试点地区放开节奏、个人参与度、缴费抵扣上限后,经测算2022年预计新增个人养老金缴费525亿元,2025年为2439亿元,2030年为4828亿元;对应至2025年年度累计个人养老金缴费规模为5642亿元,至2030年为21512亿元,具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和潜力。“个人养老金账户制探索打开增量空间,商业银行、公募基金、保险公司迎来发展机遇。”
对此,李德荃表示,个人养老金账户余额不能随意提前提取,有助于相关基金长线稳健布局资产。不过,居民收入水平、保险意识以及相关基金的投资绩效将是影响个人养老金制度发展的三个关键因素。因此在可预见的未来,该制度只能作为养老保险制度体系的补充,并且只能作为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发展既有赖于居民收入水平和保险意识的提高,还有赖于金融市场的完善和发展以及相关基金的稳健经营。
◆导报记者 王伟 济南报道
4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下发《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意见》指出,个人养老金实行个人账户制,缴费完全由参加人个人承担,实行完全积累。参加人每年缴纳个人养老金的上限为12000元。此外,会选择部分城市先行试行一年,再逐步推开。这意味着,各方关注已久的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出炉”。
“养老金融领域是金融行业把握二次增长曲线的重要机遇。”东吴证券非银行金融首席分析师胡翔等人在22日发表的分析文章中表示,下一步政策试点将从建立唯一、专用、终身的个人养老金账户出发,同时打通第二、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之间的资产转移通道,进一步提升个人养老金账户制规模增长的空间。
受该消息影响,22日A股市场表现明显回暖,保险、证券板块纷纷上扬,凸显个人养老金账户制探索对相关领域带来的机遇。
采取个人账户制
有税收优惠
《意见》指出,个人养老金实行个人账户制度,缴费完全由参加人个人承担,实行完全积累。参加人通过个人养老金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建立个人养老金账户。个人养老金账户是参加个人养老金制度、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基础。
“根据《关于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通知》(财税〔2018〕22号)文件,自2018年5月1日起,在上海市、福建省(含厦门市)和苏州工业园区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的试点工作,并给予了税收优惠。这次个人养老金意见的出台,预计将会在原试点政策的基础上,扩大税收优惠的覆盖范围,通过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大家积极投保。”山东百丞税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董华对经济导报记者分析说。
专家认为,国家通过税收优惠政策激励,既可以提高居民退休之后的养老水平,也可以化解我国老龄化压力加大背景下的系统性风险。
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院长白彦锋对媒体表示,对于养老保险,税收优惠政策通常采取的是EET模式(E代表免税,T代表征税),即在居民即期缴存阶段给予免税优惠,对投资收益同样给予免税优惠,而在领取养老金环节再课税。这将使得纳税人可以获得长缴多得的时间价值。此外,居民退休后总收入水平相对降低,即使课税税负水平也较低,可以使居民从全生命周期获得税收实惠。
根据《意见》,个人养老金制度范围覆盖全体劳动者。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工程研究所所长李德荃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人口老化,养老问题正成为越来越重大的现实社会问题。目前我国具有养老保障性质的保险制度主要有(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企业(职业)年金两大制度。其中,第一大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尽管已基本实现社会全覆盖,但总体保障水平有限;第二大支柱企(职)业年金制度尽管保障水平较高,但社会覆盖面不够宽广。如何在不过分增加企事业单位财务负担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养老保障水平,是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思路。个人养老金制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具有重要意义。
年缴纳上限1.2万元
可按月分次或一次性领取
关于缴费水平,《意见》指出,参加人每年缴纳个人养老金的上限为12000元。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将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发展情况等因素适时调整缴费上限。
“保费支出由个人自愿且完全承担,不会增加企事业单位的财务压力。”李德荃说。
在领取方式上,《意见》指出,参加人达到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出国(境)定居,或者具有其他符合国家规定的情形,经信息平台核验领取条件后,可以按月、分次或者一次性领取个人养老金,领取方式一经确定不得更改。领取时,应将个人养老金由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转入本人社会保障卡银行账户。此外,参加人死亡后,其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中的资产可以继承。
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64亿人,居民存款超过90万亿元。养老保障面临挑战巨大,同时养老储蓄转换为养老投资的空间也巨大。
根据《意见》,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资金用于购买符合规定的银行理财、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运作安全、成熟稳定、标的规范、侧重长期保值的满足不同投资者偏好的金融产品,参加人可自主选择。参与个人养老金运行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由相关金融监管部门确定,并通过信息平台和金融行业平台向社会发布。
“保费支出将享受减免个人所得税等优惠,因此加入个人养老金制度有可能成为优化个人资产跨时期配置的有效选择。”李德荃分析说。
在业内人士看来,个人养老金的投资标的涵盖所有金融机构研发的养老目标金融产品,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提法,意味着未来个人养老金资产配置和投资标的会更丰富,也有利于提升个人养老金的投资绩效。
胡翔表示,其团队预测了未来个人所得税纳税人数、试点地区放开节奏、个人参与度、缴费抵扣上限后,经测算2022年预计新增个人养老金缴费525亿元,2025年为2439亿元,2030年为4828亿元;对应至2025年年度累计个人养老金缴费规模为5642亿元,至2030年为21512亿元,具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和潜力。“个人养老金账户制探索打开增量空间,商业银行、公募基金、保险公司迎来发展机遇。”
对此,李德荃表示,个人养老金账户余额不能随意提前提取,有助于相关基金长线稳健布局资产。不过,居民收入水平、保险意识以及相关基金的投资绩效将是影响个人养老金制度发展的三个关键因素。因此在可预见的未来,该制度只能作为养老保险制度体系的补充,并且只能作为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发展既有赖于居民收入水平和保险意识的提高,还有赖于金融市场的完善和发展以及相关基金的稳健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