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规避风险的金融工具,董监高责任险可以为企业提供风险兜底保障,对冲董事和高管由于决策行为不当带来的风险,保护公司的资产负债表
◆导报记者 段海涛 济南报道
上周五晚(2月18日),创世纪(300083.SZ)、航天机电(600151.SH)同时发布拟购买董监高责任险的公告,把上市公司购买董监高责任险的热潮延续了整周。
据经济导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近30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了购买董监高责任险的计划,相比去年有较快增长。而在业内人士看来,相对于欧美资本市场超过80%的投保率而言,国内董监高责任险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另外,通过董监高责任险,保险公司又可以作为一种独立的外部监督机制,对企业形成一种监督作用,使得企业经营决策更合理科学。
董监高责任险受追捧
创世纪18日晚披露,公司当天召开的董事会和监事会会议,审议了《关于购买董监高责任险的议案》,拟为公司及全体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相关责任人员购买责任险,保险责任限额为5000万元,保险费总额为25万元,保险期限为12个月。
创世纪表示,购买董监高责任险是为进一步完善公司风险管理体系,降低公司运营风险,促进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在其职责范围内更充分地行使权力、履行职责,维护公司和投资者的权益。
同一天,航天机电已发布公告称,拟为公司及公司全体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购买责任险,赔偿限额为1亿元/年,保费支出为不超过70万元/年,保险期限同样为12个月。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上周,还有ST浩源(002700.SZ)、格林美(002340.SZ)、精研科技(300709.SZ)、光智科技(300489.SZ)等多家上市公司披露拟购买董监高责任险的公告,拟定的保费支出在15万元-50万元不等,赔偿限额或保额为2000万元-1亿元之间。
而从1月份情况来看,至少有同仁堂(600085.SH)等22家上市公司公布了购买董监高责任险的计划。
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到,个别地方的政府也在推动董监高责任险落地。2月16日,南昌经开区企业董监高职业责任保险签约仪式举行。通过“企业自愿、政府补贴”的投保模式,南昌经开区为区内9家上市及拟上市企业董监高成员提供每家1000万元的职业责任保险保障,区级财政给予80%的保费补贴,在全国率先实现辖内上市公司、重点拟上市企业董监高责任险“全覆盖”。
并非“护身符”
董监高责任险,全称“董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责任保险”(Directors and Officers Liability Insurance,简称D&O),是指由保险公司负责补偿董事及其他履行公司管理职能的人员在履行公司管理职能时,因其不当行为,需由其对公司或第三人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的一种职业责任保险。
总的来说,董监高责任险的保单承保的是,被保险个人由于履职过程中的不当行为遭到第三方提出的赔偿请求所导致的财务损失。
作为一项舶来品,早在2002年初,平安、美国美亚等保险公司就推出了董事责任保险的险种,推出至今已有20年的时间。与美国、欧洲80%以上上市公司投保董监高责任险相比,我国董监高责任险这些年发展较慢,2020年前只有不到10%的A股上市公司购买了该险种,这也意味着董监高责任险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从保费空间来看,据光大证券非银团队测算,我国董责险若能在2030年达到85%的覆盖率水平,则2021年至2030年董责险保费共计可收入76.2亿元。
明亚保险经纪合伙人邹文静表示,作为一种规避风险的金融工具,一方面,董监高责任险可以为企业提供风险兜底的保障,对冲董事和高管由于决策行为不当带来的风险,保护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另一方面,通过董监高责任险的引入,保险公司又可以作为一种独立的外部监督机制,对企业形成一种监督作用,使得企业经营决策更合理科学。
在约束上市公司风险方面,光大证券非银团队认为,一方面,险企可通过要求被保公司履行如实告知义务以减少信息不对称现象,并从披露信息中识别被保公司是否具有违规风险;另一方面,险企可设置奖惩机制,被保公司若存在风险增加的可能性,险企有权增加保费或直接解除合同,以提高公司发生违规行为的财务成本,抑制其风险行为。
不过,董监高责任险并不能包揽一切索赔处罚,其并非董监高“护身符”。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网站上一则《平安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责任保险条款》中明确,对于“投保人、被保险人及其代表的故意行为、不诚实行为、欺诈行为或重大过失”,保险人不负赔偿责任。“罚款、罚金及惩罚性赔偿;精神损害赔偿”等,被保险人也不负责赔偿。
◆导报记者 段海涛 济南报道
上周五晚(2月18日),创世纪(300083.SZ)、航天机电(600151.SH)同时发布拟购买董监高责任险的公告,把上市公司购买董监高责任险的热潮延续了整周。
据经济导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近30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了购买董监高责任险的计划,相比去年有较快增长。而在业内人士看来,相对于欧美资本市场超过80%的投保率而言,国内董监高责任险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另外,通过董监高责任险,保险公司又可以作为一种独立的外部监督机制,对企业形成一种监督作用,使得企业经营决策更合理科学。
董监高责任险受追捧
创世纪18日晚披露,公司当天召开的董事会和监事会会议,审议了《关于购买董监高责任险的议案》,拟为公司及全体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相关责任人员购买责任险,保险责任限额为5000万元,保险费总额为25万元,保险期限为12个月。
创世纪表示,购买董监高责任险是为进一步完善公司风险管理体系,降低公司运营风险,促进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在其职责范围内更充分地行使权力、履行职责,维护公司和投资者的权益。
同一天,航天机电已发布公告称,拟为公司及公司全体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购买责任险,赔偿限额为1亿元/年,保费支出为不超过70万元/年,保险期限同样为12个月。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上周,还有ST浩源(002700.SZ)、格林美(002340.SZ)、精研科技(300709.SZ)、光智科技(300489.SZ)等多家上市公司披露拟购买董监高责任险的公告,拟定的保费支出在15万元-50万元不等,赔偿限额或保额为2000万元-1亿元之间。
而从1月份情况来看,至少有同仁堂(600085.SH)等22家上市公司公布了购买董监高责任险的计划。
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到,个别地方的政府也在推动董监高责任险落地。2月16日,南昌经开区企业董监高职业责任保险签约仪式举行。通过“企业自愿、政府补贴”的投保模式,南昌经开区为区内9家上市及拟上市企业董监高成员提供每家1000万元的职业责任保险保障,区级财政给予80%的保费补贴,在全国率先实现辖内上市公司、重点拟上市企业董监高责任险“全覆盖”。
并非“护身符”
董监高责任险,全称“董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责任保险”(Directors and Officers Liability Insurance,简称D&O),是指由保险公司负责补偿董事及其他履行公司管理职能的人员在履行公司管理职能时,因其不当行为,需由其对公司或第三人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的一种职业责任保险。
总的来说,董监高责任险的保单承保的是,被保险个人由于履职过程中的不当行为遭到第三方提出的赔偿请求所导致的财务损失。
作为一项舶来品,早在2002年初,平安、美国美亚等保险公司就推出了董事责任保险的险种,推出至今已有20年的时间。与美国、欧洲80%以上上市公司投保董监高责任险相比,我国董监高责任险这些年发展较慢,2020年前只有不到10%的A股上市公司购买了该险种,这也意味着董监高责任险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从保费空间来看,据光大证券非银团队测算,我国董责险若能在2030年达到85%的覆盖率水平,则2021年至2030年董责险保费共计可收入76.2亿元。
明亚保险经纪合伙人邹文静表示,作为一种规避风险的金融工具,一方面,董监高责任险可以为企业提供风险兜底的保障,对冲董事和高管由于决策行为不当带来的风险,保护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另一方面,通过董监高责任险的引入,保险公司又可以作为一种独立的外部监督机制,对企业形成一种监督作用,使得企业经营决策更合理科学。
在约束上市公司风险方面,光大证券非银团队认为,一方面,险企可通过要求被保公司履行如实告知义务以减少信息不对称现象,并从披露信息中识别被保公司是否具有违规风险;另一方面,险企可设置奖惩机制,被保公司若存在风险增加的可能性,险企有权增加保费或直接解除合同,以提高公司发生违规行为的财务成本,抑制其风险行为。
不过,董监高责任险并不能包揽一切索赔处罚,其并非董监高“护身符”。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网站上一则《平安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责任保险条款》中明确,对于“投保人、被保险人及其代表的故意行为、不诚实行为、欺诈行为或重大过失”,保险人不负赔偿责任。“罚款、罚金及惩罚性赔偿;精神损害赔偿”等,被保险人也不负责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