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导报 > 金融 公益

山东众创空间“出圈”记

2021-12-24 作者: 来源: 经济导报
  <<上接1版
  王振介绍,很多在这里创业过的学生都把这里当做人生和事业的“梦工厂”,而这也是山东理工大学创新创业学院打造这片热土的初心——希望能够培养出越来越多的“比尔·盖茨”以及优秀的创业项目回馈社会。
  “红炉煮咖啡,稷下话创业”。从苗圃到孵化器,再到加速器,大红炉打通了大学生创业的全链条。“在创新创业学院,通过《大学生创业基础》等课程的开设、校内外创业导师的指导、创业精英班或实践班的培训,学生们可以在传统高等教育之外接受更为系统的创业教育和训练,帮助他们与所学专业知识相结合。同时众创空间免费向师生及毕业5年内的校友开放,且免费提供工商注册、法律咨询、财税办理等业务,允许有志于创业的学生使劲‘折腾’。”王振表示,大学时代创业可谓“零成本、零门槛”,年轻有时间允许失败,所付出代价较低,学生们在创业中可以找到未来的方向。
  王振介绍,创新方法驱动了众创空间的运营思路。利用“专创+校城+校际”三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共孵化项目264个,其中完成公司注册177个,并孵化出首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山东萌芽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谈及大学生创业的瓶颈,王振认为,创业不是简单的励志,需要掌握方法和技能,目前部分学生有创业激情和梦想,但对即将从事的创业领域市场前景把握不准,缺乏创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存在创业实战平台不足等问题,这就需要更为系统的创业培训,对项目孵化提供导师团队等。因此,校园众创空间更需要着眼创业需求,提供精准服务,搭建投融资平台、创业辅导平台、交流互动平台、学习研究平台,让创业“小白”快速成熟起来。
为跨界创业企业
提供集成化服务

  如何让创业“小白”变身优质创业者,创业企业又如何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保持增长?山东此次入选的孵化器及品牌众创空间给出了答案。
  “资源和人才应该是我们‘出圈’的法宝,做孵化器不容易,希望2022年我们能成为县级孵化器典范。”王长岭表示,打造创业培育体系是一项长期工作,保障小微企业顺利度过“孵化期”“成长期”“加速期”,需要孵化器时时刻刻护航。
  据了解,2020年,20家品牌众创空间入驻创业团队和企业总数共2058家,平均每个品牌众创空间入驻102家,超过全省众创空间平均入驻水平50余家;品牌众创空间中创业团队当年转化成为企业数量304家,转化率达24.8%。2020年,50家品牌孵化载体总收入达到9.1亿元,每家品牌孵化载体平均总收入达1820万元,是全省孵化载体平均收入的4.8倍。
  做孵化器、众创空间,不仅要自身运营好,更要帮助企业共同发展。随着创业环境变化,当前我国对创业服务提出新要求。
  “创业服务向全要素发展。新阶段创业服务不是单一的,而是包含人才、技术、资本、场景、数据等全要素服务。把这些服务要素和功能以及服务组织机构都集成起来,而且更加专业化,这是创业服务的新特点。”山东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开展省科技企业孵化载体发展绩效的评价研究工作,评选品牌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品牌众创空间,一方面是为充分展示全省科技企业孵化载体创新发展的成效,更好发挥品牌科技企业孵化载体在创新创业创造服务体系中的引领示范作用,构建良好创新创业生态;另一方面是围绕加快形成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等全生命周期的科技企业孵化载体体系,树立标杆典范,为孵化载体高质量发展提供可供借鉴的模式和方法,推动全省科技企业孵化载体队伍不断壮大。
  张庆华介绍,下一步他们将做好整合,为跨界创业企业提供集成化服务,这也是创业服务需要面对的新要求。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传统产业升级对创新创业服务是重要的发展机遇。“传统产业升级和区域发展中蕴含大量创新创业的机会,创业服务应在政府推动特色产业集群建设、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在传统产业升级的过程中如何进行创新创业赋能是对双创服务的新要求。”张庆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