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导报 > 公司 广告

万达控股:一家民营企业的“生态化演进史”

2021-08-27 作者: 来源: 经济导报
  扫码关注 聚焦万达
  <<上接2版
  在石油炼化过程中,除了产生丙烯之外,还会产生裂解C4和醚后C4,这些产品在威特化工转化为丁二烯、MTBE等,随后作为原材料,丁二烯被转化为顺丁橡胶,以此为主要原料的万达宝通轮胎就可以“上路”了。
  相比于在炼化板块的低调,万达在轮胎领域已经越来越“高调”。
  早在2004年,山东万达宝通轮胎有限公司(下称“万达宝通轮胎”)即成立,这是万达进军轮胎行业的开端。不论是基于产业链的延展,还是基于对终端消费需求变化的市场敏感,万达确实盯上了轮胎行业。
  从建厂初期以代工为主,到后来志在打造自主品牌,如今,轮胎产业已经成为万达的主导产业之一。“这两年我们也加强了国内市场的开发和布局,能占到40%。”万达宝通轮胎乘用轿车轮胎分公司总经理张辉告诉经济导报记者,“现在我们的轮胎业务是集原配、替换、零售、再加上快修四维于一体,下一步的重点就是线上网络电商。”
  与此同时,近几年,通过万达坚持不懈实施品牌战略,在央视一频道、四频道等主流媒体大力宣传推广,独家冠名《英超之夜》栏目,万达宝通轮胎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跻身中国轮胎制造企业出口十强,是国内首批通过“三同”(同标同线同质)认证的十家企业之一,被山东省确定为重点培育的六家轮胎品牌之一。
“智能化”生长
  梳理万达的产业链“树状图”,石化撑起了企业的“大半边天”,这也一直是万达的强项。围绕核心产业,凭借自身的较大体量,万达展开了“相关多元化”的生态链拓展,陆续向下游高附加值产业链条进行延展。从原油上岸到成品油下海的码头物流,从石油炼化及其副产品到下游大宗化工及后续精细化工,再到末端橡胶轮胎等层级,通过依附产业链的布局、技术交叉渗透,万达形成了上下游联动的产业生态圈。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做多元化,而盲目的非相关多元化投资,也让不少企业陷入被动。上下游联动性的扩张思路,无疑成为产业链延伸的催化剂。“万达强调的是专业化经营,布局的是相关多元发展。”尚吉永对经济导报记者说。
  在凭借规模和成本优势攫取竞争优势的同时,万达已经开始重构自己在技术创新方面的能力。智能赋能、数字赋能对企业生态化发展显现出了显著的促进作用。
  具体来看,用大数据来实时分析生产线运行情况,并有效地与市场打通对接,万达在通过大数据和智能工厂使效益最大化。
  “从智能工厂投用前和投用后对比看,我们的综合成本降低了百分之十几。通过智能工厂的建设,利用大数据分析,我们可以每时每刻都掌握分析每台设备的工作情况,结合市场形势,和每天产品的价格结合起来,可以调节设备,多生产一些阶段性效益好的产品。”尚吉永对经济导报记者说。
  经济导报记者在万达采访时也注意到,偌大的厂区,处处可见智能化的痕迹。“石化板块拥有多个中控室,现场人员‘难得一见’,所有设备操作全部通过机控方式运行。”在天弘化学的中控室,张振伟告诉经济导报记者。
  在万达宝通轮胎乘用轿车轮胎厂区,据张辉介绍,厂区2010年建成,次年投产,目前年产量达1500万条,“厂区生产设备80%都是进口的,部分设备单台价值在250万欧元左右。”
  “一条轮胎,从产出、投料、一直到后续产成、出库、运送到客户手,全流程的信息都可查,每一条轮胎有自己的身份证,通过ID可以从前到后进行链条追溯。”张辉说,这里已经全部实现了信息化。
  在厂区智能仓库,轮胎下线后的运输、标记、入库、上架、存放等一系列环节完全自动完成,往来穿梭、上下提升,一切有条不紊,根本无需人工干预。张辉告诉经济导报记者,“这是国内轮胎行业第一家智能化立体高架库,相比传统的叉车搬运,可以大大提高效率、节省人力、减少差错率。”
  在尚吉永看来,“近年来,万达信息化、智能化改造投入了大约3亿元,但创造的价值远不止于此。智能工厂有效地提高了产业链的经济效益,通过信息化来管控工艺流程、产品的质量,可以做到每个环节都可控。”
万达产业“双循环”
  多年来,万达除了逐步打造了自主生长机制,其生态化链条还与外部实现了循环交换、开放共生,通过与国企合作混改,万达构筑了生态圈内循环与外循环的“双循环”模式。
  随着我国地炼企业获得进口原油使用资质,一些油企巨头也纷纷向地方炼厂抛出“橄榄枝”。万达成了这些巨头眼中竞相合作的“热门对象”,谋求合作者越来越多,并扩展到了从储运到下游化工领域。
  一桩桩“大买卖”也随之落地。2011年,万达与中石化合资成立科鲁尔化学,注册资本近5亿元,中石化持股55%,万达持股45%。
  如前文所述,宏旭化学和科鲁尔化学两家企业更是“隔墙建厂”,原料通过管道连通,实现了产业链条的“无缝衔接”。据悉,科鲁尔化学还在着力推进26万吨/年丙烯腈生产及配套项目二期的建设,项目总投资12.52亿元,万达方面的数据显示,该项目建成后可实现销售收入19亿元。
  “万达在七八年前提出了合作促发展,此后有了与中石油、中石化、山东港口集团的合作,最近我们将和中燃集团在东营港合资12亿元建设低温罐区项目,现在正着力推进这个项目的开工建设。”尚吉永告诉经济导报记者。
  每个企业都是一个生态圈,而企业之间的生态化合作,更是形成了外循环协同发展的机制,使民企与国企的合作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大趋势,并让这个生态链中各个环节的参与主体实现了共赢。
  “我们通过与国企的合作,实现了实力+活力=竞争力。”尚吉永对经济导报记者说,“国有企业的实力,加民营企业的活力,等于竞争力,万达也打造了全国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亮点,真正实现了合作促共赢、合作促发展。”
  未来,在炼化行业,全新的挑战,从未缺席。
  根据山东提出的地炼行业转型升级目标——力争到2025年,将500万吨及以下地炼企业的炼油产能分批分步进行整合转移,全省地炼行业原油加工能力由目前的1.3亿吨/年压减到9000万吨/年左右,成品油(汽煤柴)收率降至40%左右,烯烃、芳烃等基础原料和高端化工新材料保障能力显著提高,基础化工原料(产品)占比达到35%以上的国际先进水平。
  向下游高附加值化工品延伸发展,获得更大利润空间,提升抗风险能力,诸多国际炼化巨头在这条路上也早有探索。已然崛起的中国民营地炼企业,布局下游的成长空间正逐步打开。在尚吉永看来,突出石油化工向精细化工延伸,提升产业链的综合竞争能力,与中石化、中石油等国企开展合资合作,都成为万达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一家企业、一条产业链、一个生态圈。”随同外部环境、自身机理的变化,万达的“生态演化史”还在不停歇续写中,期盼在未来,遇见更多未知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