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导报 > 市场 

首次纳入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

儿童安全座椅“入座”进行时

2021-07-07 作者: 戚晨 来源: 经济导报
  儿童座椅事关儿童生命安全,越来越成为有车一族的“标配”。
  专家表示,应进一步明确规定监护人、其他家庭成员、驾驶人员带儿童出行时,未能正确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将要面临的法律责任
  ◆导报记者 戚晨 济南报道   
  伴随儿童安全座椅使用被首次纳入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这一全国性立法,儿童安全座椅已成为儿童乘车出行的必选项。
  坐车时大人抱着孩子;孩子在后座撒欢玩耍……这些“看似平常”的行为给儿童乘车安全带来隐患,却没有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如今,在儿童安全座椅入法的背景下,你给孩子配备儿童安全座椅了吗?
私家车主观念在改变
  “我儿子已经5岁了,之前的儿童座椅有些小了,顾虑车内空间有限,有一段时间没有坐安全座椅了。看到关于儿童座椅使用立法的消息,就抓紧来给孩子买新的儿童座椅。”7月5日,经济导报记者在济南市世茂广场的儿童用品店中,见到了前来选购儿童座椅的消费者邓鑫。
  她坦言,儿童安全座椅占用空间较大,安装过程也很麻烦,如果出行的人多,车内的位置就不够了。“安装上安全座椅,后排座位只能坐下一个大人,周末全家出行挺窘迫,这也是造成家庭没有继续给孩子使用儿童座椅的主因。”
  6日,经济导报记者在济南市某幼儿园门口调查发现,接送孩子的车辆不少,车内仍然有不少没有安装和使用儿童座椅的,尤其是年龄在5岁以上的孩子,使用安全座椅的几率更小了。经济导报记者发现,部分家长对于儿童乘车的方式存在误区和侥幸心理,安全座椅在实际推行“落地”过程中仍面临不小的挑战。
  “孩子一直不愿意自己坐在安全座椅里面,但是我们逐渐训练他,目前孩子可以独自坐在后排的安全座椅上。”济南白领孙芹告诉经济导报记者,她的孩子2岁半,使用安全座椅后,不需要月嫂或者老人跟着,她一个人就可以带着孩子出门了,既安全又轻松。
运营车辆期待补贴
  “师傅,请问咱们车辆有没有儿童座椅提供?”6日,刚刚接送完孩子放学准备赶往火车站的济南市民刘晓文,在打车期间询问出租车司机,但她得到的回答却是“没有,咱们车辆没有配备”。随后刘晓文在与司机的交流中了解到,目前很多运营载客车辆包括网约车在内,对儿童座椅安全安装并没有强制。
  出租车司机王师傅告诉刘晓文,每辆出租车可以载客4人,如果设置了儿童安全座椅却没有儿童乘客,每辆车就只能乘坐3人;即使儿童安全座椅可以折叠放入后备厢,又会占用后备厢的空间,如果车上的乘客携带了行李,那么这辆车将难以搭乘这些乘客。
  “叫好不叫座”是目前在出租车行业推广的难题。不管是全国性立法还是地方出台的法规,也仅仅针对的是非营运载客汽车,那么营运载客汽车又该如何管理呢?
  “为什么使用儿童安全座椅要先从私家车开始?因为实践中向所有车辆推广儿童安全座椅的时机还不成熟,世界上其他国家也存在类似的情况。韩国之前就规定,儿童乘坐出租车必须使用安全座椅,后来出租车司机看到有孩子的家长就主动绕开了。所以,这种超前过度的保护反倒侵害了未成年人的出行权益。”交通安全专家徐之迁在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生育政策的逐步放宽,未来使用儿童座椅的人群基数会继续增大,对运营车辆还是要以鼓励和补贴为主。比如加装儿童座椅的运营车辆有相应的“座位补贴”,或者在平台评分中加以体现等,这些都将激励运营车辆配备儿童座椅。
儿童乘车安全
日益受关注

  6月1日,我国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实施,其中第18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的家庭生活环境,采取配备儿童安全座椅、教育未成年人遵守交通规则等措施,防止未成年人受到交通事故的伤害”。
  “尽管不少地方针对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出台了规定,但只有深圳市明确了未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将被处以300元罚款的处罚标准,其余法规中均未明确具体的惩处措施,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也未对不使用儿童安全座椅的行为规定明确的惩处措施。”山东新华律师事务所律师孙伟在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多部立法中未作出明确的惩处规定,可能是考虑到使用儿童安全座椅还是应以宣传教育为主,惩罚并不是最终目的。
  孙伟认为,应进一步明确规定监护人、其他家庭成员、驾驶人员带儿童出行时,未能正确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将要面临的法律责任,就像“酒驾入刑”一样,才能真正实现强制作用。
  近年来,国家层面高度重视汽车时代儿童的乘车安全。2019年,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明确提出“重视道路交通安全,正确使用安全带,根据儿童年龄、身高和体重合理使用安全座椅,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徐之迁建议,暑期期间带儿童出行增多,出行前千万不要超员,孩子一定要坐在儿童座椅内,这才是给孩子出行最佳的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