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国融证券注册地在呼和浩特,有望纳入青岛国信麾下 |
有业内人士表示,青岛国信收购国融证券是切入财富管理行业的一个重要入口
◆导报记者 王雅洁 济南报道
继3月青岛崂山财政局筹划增资联储证券后,青岛国资再“出手”拟收购一家券商。4月7日晚间,青岛国信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下称“青岛国信”)公告称,拟斥资超68亿元收购国融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融证券”) 。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目前,青岛并无本土券商机构,而青岛国信对于券商牌照的布局也由来已久。此次收购券商牌照是否成行,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拟45.38亿
受让5家原股东股权
青岛国信在上交所披露的公告显示,拟通过受让国融证券现有股份及对其认购增资的方式进行股权投资。
目前,青岛国信分别与北京长安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及实控人侯守法)(下称“长安投资”)、杭州普润星融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天津吉睿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横琴鑫和泰道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北京用友科技有限公司签订股份转让协议,以超45.38亿元的价格受让国融证券上述股东所持约7.379亿股股份。
依据上述受让价格及受让股份计算,青岛国信此次收购国融证券的价格约为6.15元/股。
与此同时,青岛国信、国信金控(全称“青岛国信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与国融证券签订增资协议,二者合计投资约23.033亿元认购国融证券新增股份超3.745亿股。青岛国信增资国融证券的价格同样为6.15元/股。
对于收购国融证券,青岛国信表示,主要是为实现自身战略布局,不属于重大资产重组。
据了解,青岛国信此次收购尚未完成其股东青岛市国资委的审批,也仍待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的审批/备案。
公开资料显示,国融证券成立于2002年,注册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注册资本17.825亿元。
财报显示,2018年和2019年,国融证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8.64亿元(同比增长5.06%)、12.31亿元(同比增长42.60%);对应净利润1212.67万元(同比下降81.07%)、2612.09万元(同比增长115.40%)。
青岛国信筹谋已久
事实上,早在2020年11月,业界就有消息称,持股国融证券超70%的长安投资已萌生“退意”,计划以转让股权或增资扩股等方式让渡国融证券的控制权。彼时,青岛国信被传出为接盘国融证券已入场尽调。
据悉,长安投资让渡国融证券控制权,或与自身资金链紧张以及不符合监管层要求的控股股东资质有关。
与长安投资的财务窘境相比,青岛国资旗下的青岛国信“入主”国融证券可谓双赢。既可解原控股股东燃眉之急,让国融证券背靠大树,也满足了青岛国信自身谋求证券牌照的战略意图。
从经营层面来看,青岛国信近年来得到飞速发展。据官网介绍,其2005年底总资产37.4亿元,净资产19.8亿元,收入1.1亿元,利润2100万元。截至2020年末,青岛国信资产总额已达1009亿元,净资产412亿元。截至2020年末,青岛国信的各项收入为103亿元,利润总额10.9亿元。
作为青岛市政府直属的国有投资平台公司,近年来青岛国信先后完成黄岛电厂产权转让、海天大酒店收购、海协信托重组、青啤股权分置改革、青岛农商行组建、中路财险组建、青岛银行H股上市、双星跨国并购锦湖轮胎等总额超过200亿元的重大资本运作。
此次参与国融证券增资的国信金控,是青岛国信在2013年组建的青岛市首家国有金融控股公司,注册资本37亿元,战略投资了银行(青岛银行、青岛农商行)、信托(陆家嘴信托)、保险(中路财险)、公募基金(泰信基金)等法人金融机构,是青岛市金融牌照最齐全的地方国有金融控股平台。同时设立有融资租赁、资本投资、产业基金、创业投资、资产管理、担保、小额贷款、金融科技等业务运作平台。
值得关注的是,在青岛国信的金融资产布局中,券商牌照是其版图中缺失的一块。有业内人士表示,青岛国信收购国融证券是切入财富管理行业的一个重要入口。
青岛亟待本土券商
经济导报记者梳理发现,目前,青岛是5个计划单列市中唯一没有本土券商牌照的城市。
其实,青岛也曾拥有过一家本土券商——万通证券,于1988年成立。2004年4月,中信证券对万通证券进行了出资控股及增资重组,从青岛市财政局手中接过第一大股东之位。自此,青岛也失去了唯一一家本土证券公司。
青岛国资此次对国融证券“出手”,可谓是欲对券商牌照上“双保险”。因为2020年9月28日,证监会曾披露青岛国信证券公司设立审批的申请材料。据悉,新申请设立的证券公司为外资控股证券公司,将由意大利联合圣保罗银行持股51%,青岛国信仅为参股。
如果青岛国信与意大利联合圣保罗银行申请设立的证券公司获得批复,且青岛国信此番收购国融证券顺利获批,那么青岛国资将实现对券商牌照的“一控一参”布局。
◆导报记者 王雅洁 济南报道
继3月青岛崂山财政局筹划增资联储证券后,青岛国资再“出手”拟收购一家券商。4月7日晚间,青岛国信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下称“青岛国信”)公告称,拟斥资超68亿元收购国融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融证券”) 。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目前,青岛并无本土券商机构,而青岛国信对于券商牌照的布局也由来已久。此次收购券商牌照是否成行,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拟45.38亿
受让5家原股东股权
青岛国信在上交所披露的公告显示,拟通过受让国融证券现有股份及对其认购增资的方式进行股权投资。
目前,青岛国信分别与北京长安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及实控人侯守法)(下称“长安投资”)、杭州普润星融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天津吉睿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横琴鑫和泰道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北京用友科技有限公司签订股份转让协议,以超45.38亿元的价格受让国融证券上述股东所持约7.379亿股股份。
依据上述受让价格及受让股份计算,青岛国信此次收购国融证券的价格约为6.15元/股。
与此同时,青岛国信、国信金控(全称“青岛国信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与国融证券签订增资协议,二者合计投资约23.033亿元认购国融证券新增股份超3.745亿股。青岛国信增资国融证券的价格同样为6.15元/股。
对于收购国融证券,青岛国信表示,主要是为实现自身战略布局,不属于重大资产重组。
据了解,青岛国信此次收购尚未完成其股东青岛市国资委的审批,也仍待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的审批/备案。
公开资料显示,国融证券成立于2002年,注册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注册资本17.825亿元。
财报显示,2018年和2019年,国融证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8.64亿元(同比增长5.06%)、12.31亿元(同比增长42.60%);对应净利润1212.67万元(同比下降81.07%)、2612.09万元(同比增长115.40%)。
青岛国信筹谋已久
事实上,早在2020年11月,业界就有消息称,持股国融证券超70%的长安投资已萌生“退意”,计划以转让股权或增资扩股等方式让渡国融证券的控制权。彼时,青岛国信被传出为接盘国融证券已入场尽调。
据悉,长安投资让渡国融证券控制权,或与自身资金链紧张以及不符合监管层要求的控股股东资质有关。
与长安投资的财务窘境相比,青岛国资旗下的青岛国信“入主”国融证券可谓双赢。既可解原控股股东燃眉之急,让国融证券背靠大树,也满足了青岛国信自身谋求证券牌照的战略意图。
从经营层面来看,青岛国信近年来得到飞速发展。据官网介绍,其2005年底总资产37.4亿元,净资产19.8亿元,收入1.1亿元,利润2100万元。截至2020年末,青岛国信资产总额已达1009亿元,净资产412亿元。截至2020年末,青岛国信的各项收入为103亿元,利润总额10.9亿元。
作为青岛市政府直属的国有投资平台公司,近年来青岛国信先后完成黄岛电厂产权转让、海天大酒店收购、海协信托重组、青啤股权分置改革、青岛农商行组建、中路财险组建、青岛银行H股上市、双星跨国并购锦湖轮胎等总额超过200亿元的重大资本运作。
此次参与国融证券增资的国信金控,是青岛国信在2013年组建的青岛市首家国有金融控股公司,注册资本37亿元,战略投资了银行(青岛银行、青岛农商行)、信托(陆家嘴信托)、保险(中路财险)、公募基金(泰信基金)等法人金融机构,是青岛市金融牌照最齐全的地方国有金融控股平台。同时设立有融资租赁、资本投资、产业基金、创业投资、资产管理、担保、小额贷款、金融科技等业务运作平台。
值得关注的是,在青岛国信的金融资产布局中,券商牌照是其版图中缺失的一块。有业内人士表示,青岛国信收购国融证券是切入财富管理行业的一个重要入口。
青岛亟待本土券商
经济导报记者梳理发现,目前,青岛是5个计划单列市中唯一没有本土券商牌照的城市。
其实,青岛也曾拥有过一家本土券商——万通证券,于1988年成立。2004年4月,中信证券对万通证券进行了出资控股及增资重组,从青岛市财政局手中接过第一大股东之位。自此,青岛也失去了唯一一家本土证券公司。
青岛国资此次对国融证券“出手”,可谓是欲对券商牌照上“双保险”。因为2020年9月28日,证监会曾披露青岛国信证券公司设立审批的申请材料。据悉,新申请设立的证券公司为外资控股证券公司,将由意大利联合圣保罗银行持股51%,青岛国信仅为参股。
如果青岛国信与意大利联合圣保罗银行申请设立的证券公司获得批复,且青岛国信此番收购国融证券顺利获批,那么青岛国资将实现对券商牌照的“一控一参”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