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导报 > 产经 广告

网络世界“牛皮癣”每条低至5厘钱

起底“关不掉”的弹窗广告

2021-03-03 作者: 刘勇 来源: 经济导报
  ◆导报记者 刘勇 济南报道 

  “说实话,我现在快被各种弹窗广告逼疯了。”2日,济南市民张磊郁闷地说,“不管是在家还是在单位,只要用电脑浏览器或者手机浏览器上网,就不时能看到弹出的各种广告。”张磊说,每天点击按钮关闭广告,不胜其烦。
  实际上,弹窗广告已经成了网络世界的“牛皮癣”,只要打开网页,弹窗广告就会接连不断地跳出来,并且难以关闭。
  经济导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弹窗广告已经形成完整的利益产业链,PC端弹窗广告每条低至5厘钱,移动端弹窗广告每条低至1.5分钱,单条广告一家公司单日最高可提供100万次弹窗服务。
弹窗广告“防不胜防”
  张磊在一家企业任职文案,经常通过电脑浏览器查找一些资料,但各种弹出广告让他无法忍受。“弹出的各种广告,有的点击关闭标志后仍然反复弹出,有的关闭标志则十分隐蔽,有的设置虚假关闭按钮,诱导用户点击广告,一不小心就会跳转页面,形成霸屏。即便关闭了弹窗,刷新网页后仍会继续弹出。”
  张磊告诉经济导报记者,好在他的电脑上没有连接音响设备,不然整个办公室里面都是各种乱叫的声音。
  手机端的弹窗广告一样令人讨厌。“手机里装了不少APP,有些是手机自带的,有些则是因各种‘需要’而装,这倒无所谓,但烦人的是,刚打开APP就有各式各样的广告,弹窗广告更是防不胜防。”市民王琳对APP广告极其厌烦,“大部分广告都是关于购物和游戏的,而且关闭标志特别小,有时候明明点击了关闭,结果却变成了浏览广告,令人不胜其烦。”
单条低至5厘钱
  与上述受访人士一样面临弹窗广告困扰的网友不在少数。弹窗广告好比网络世界的“牛皮癣”,无论你是在看新闻、刷视频还是上网课,抽奖弹窗、广告弹窗、色情诱导链接等都会随时跳出来。而弹窗广告早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广告主只要提出需求,广告公司便可提供服务。
  经济导报记者通过搜索引擎查找弹窗广告,发现大量的广告公司出现在搜索结果之中。随后,记者联系了一家名为琴韵的广告公司。“我们除了通过运营商的平台推送外,还与浏览器平台和网站合作进行推广,只要有弹窗功能的平台都能发布广告。”自称是琴韵公司业务经理的宋杰对经济导报记者介绍,“我们可以根据用户的浏览习惯精准发布信息流广告,插播在网友浏览的页面之中;也可以广撒网发布弹窗广告。”
  “按总曝光次数来收费的话,PC端为5000元钱100万次曝光,移动端为1.5万元100万次。推送时间可以由客户定制,1天内推完可以,一周内推完也可以。”宋杰表示,“如果按点击量的话,投向定向地区3毛一次,不定向地区2毛一次。最低订购量为10万次,一次订购50万次以上的话,价格还能再低一些,最低能到1毛钱一次。”
  “我们不敢说是行业内价格最低的,但可以说是比较低的,而且保证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宋杰表示,“我们可以投放的渠道比较全,新闻类网站的有凤凰网、UC头条、一点资讯等;视频类的包括爱奇艺、优酷、快手等;搜索引擎则含有百度、搜狗搜索、360搜索和神马。”
加大监管处罚力度
  弹窗广告已经“肆虐”多年,为何至今无法消除?
  事实上,许多法律法规已经直接或间接对“弹窗广告”作出规定。比如,《广告法》明确指出,“在互联网页面以弹出等形式发布的广告,应当显著标明关闭标志,确保一键关闭。”
  自2016年9月1日起施行的《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也有相同规定,“不得以欺骗方式诱使用户点击广告内容”。但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到,面对弹窗广告,大多数市民不会诉诸法律,主要原因是维权成本高且不知道投诉谁。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律师协会副会长周世虹撰文表示,弹窗广告侵扰的是成千上万的网络消费者,绝大部分用户选择吐槽和抱怨。另外,监管力量投入不足,执法和处罚标准不明晰,网络技术发展更新快,监管成本高,也是导致弹窗广告泛滥的重要原因。
  他建议修改广告法第44条,理顺广大网络用户和网络广告发布者、经营者的权利义务关系,改变广告发布和用户关闭的逻辑关系;规定互联网广告应当在规定或指定页面发布、发送,并设置开启按钮,由用户主动点击开启按钮浏览广告,让广大用户自主选择是否点击浏览广告。同时,加强网络广告监管,加大处罚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