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导报 > 产经 广告

王胜:风浪过后重温“军营梦”

2020-12-02 作者: 杜海 来源: 经济导报
  ◆导报记者 杜海 昌乐报道    

  11月下旬的一天,经济导报记者在王胜位于昌乐县南郊的办公室见到了他。“就是想做点政府提倡、非常正能量的事儿。”说起眼下正在打造的潍坊勇士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基地,王胜很快打开了话匣子。
  这位在商场摸爬滚打了20多年的汉子,正带着他做的事业一起,走上另外一条让他激情澎湃的路。
交“学费”
  王胜出身农村,从退伍后没有选择接父亲的班到企业上班,而是一个人来到昌乐“闯荡”。那些年,他收过废品,倒卖过服装,开过饭店……
  1996年前后,一个偶然的机会,王胜听说安徽那边有一批服装,价格十分便宜。他二话没说就带着伙计赶了过去。到了一看,情况属实,激动不已的王胜当即决定要一卡车货。然而衣服拉回来了,怎么卖出去他却犯了愁:进超市,没渠道;摆地摊,不会卖。一车衣服“砸”手里了。咋办?到最后,这批货又被王胜低价“批发”了出去。算上运费等各种成本,“没赔钱就不错了”。
  这之后,王胜又开过饭店。但是因为管理过于粗放,饭菜质量无法保证,光顾的客人越来越少,最后不得不关门大吉。
  前期的“创业”,王胜交了不少“学费”。然而,就算是在这样“野路子”的经商过程中,王胜也慢慢积累了一些经验。一路跌跌撞撞,他琢磨出了一些赚钱的门道。
“高光时刻”
  2006年,王胜做起了“物业管理”,最多的时候,他承包了十几个小区的物业管理工作。
  这工作不容易干,但他坚持了下来,积累了一定的资金,也让他有了更广的资源。从那以后,他跟房地产企业“搭”上了。随后,他开了沙厂,有了商砼站,给地产企业供料。再后来,王胜又有了自己的运输车队。有了车队,从沙料再到混凝土,他可以一条链地直供到地产企业。
  伴随着机器轰鸣、车轮滚滚,王胜进入了人生的“高光时刻”。他赚钱了,赚到了普通人一辈子也赚不到的钱。
  多年来一路狂奔,王胜感觉累了,也厌倦了为钱拼命的生活。饮食不节、黑白颠倒,对身体的欠账也一点点找上了他。王胜意识到,满足日常所需之后,更多的钱并不能带给他更多的满足感、幸福感。
  “项目也还都在做,但是少了很多了。”王胜说,这些年行业里又进入了很多年轻人,45岁的他感觉已经是个“老”人了。从这些年轻人的身上,他看到了当年的自己,“不跟年轻人抢饭碗了,做我这个年龄该做的事。”
果断转型
  随着工作节奏慢慢放缓,在时曾经激情燃烧的感觉又在他心里活跃起来。“同样是热血沸腾,但是这样的激动心情,跟做生意赚钱的感觉截然不同。”王胜说。而这颗重温军营梦想的种子一旦落地,就在他的心里枝叶繁茂起来。
  说来也巧,就在那时,一所废弃的学校进入了王胜的视线。何不做一个军事主题的拓展基地,教官全部是像他一样的退伍军人……既是做一件特别正能量的事,又能解决一部分退伍军人的就业问题。说干就干。仅用了4个月的时间,那个到处是荒草、破败不堪的院落就变成了一个高标准的拓展基地。基地占地50亩,投资千余万元,包括训练场地、器械,学员教室、餐厅、洗浴室……
  这里的一切都透着浓浓的军营气息。会议室的墙上是雷锋等英模的大幅照片和事迹介绍;学员宿舍的床铺,清一色的“豆腐块”;就连餐厅的桌布,花纹都是迷彩。如此布置,不仅是为了营造一种氛围,让来到这里的学员体验“军营”的庄严之感,更延续了王胜一个未了的梦想。
  今年7月份,潍坊勇士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基地正式对外开放。“现在规模还不算大,能同时容纳300人拓展训练。”王胜说,扩建计划正在实施中,不久的将来就可容纳800人。
  基地建成时,当地中小学生已经放假,王胜本来有些遗憾,错过了暑假前的招生“黄金季”。没想到的是,没有做多少宣传,就陆续接了不少企事业单位的团建、中小学生的夏令营,情况远远超过了他的预期。日前,该基地还被评为“潍坊市退役军人创业就业示范基地”。
  王胜说,做这个拓展基地,自己得到了很多“意外”收获。以单位团建为例,两个工作中有点矛盾的人,在这样的场合也必须一起合作。团队合作完成一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以后,大家心里涌动的是一种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情感,在那样一种氛围的烘托下,这两个人放下了所谓的摩擦、隔阂。
  再比如,参加夏令营的小学员在这里过的其实是一段“苦”日子,远离父母,不再饭来张口,但是离开基地时,很多人却流下了不舍的眼泪。
  “做这个基地不是公益,但是要说很赚钱也是不可能的。”王胜说,经历了半生的商海打拼,他十分清楚做什么生意能赚钱。但是毫无疑问,这份“事业”带给他的踏实、能量、价值感,是以往任何一个赚钱的行业都给不了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