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导报 > 产经 

突破人才机制创新古法产业

医药鲁企打造“中医药+”新业态

2020-11-27 作者: 戚晨 来源: 经济导报
  山东将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纳入全省发展战略和十强现代优势产业集群,正在全力推动山东由中医药大省向中医药强省转变,“中医药+”新业态迎来发展机遇
  ◆导报记者 戚晨 济南报道                                                               

  25日,山东省中医药大会召开,部署全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工作。
  如何让古老的中医药持续焕发出生命力?如何让山东真正成为中医药强省?据了解,山东积极利用人才传承、叠加产业创新,打造出了“中医药+”的样本。
创建“互联网+”人才培养模式
  “吃了两副中药,感觉身体好多了,精力倍增。之前总是感觉乏力,食欲不振,甚至晚上还失眠。”26日,刚刚在山东华康中医研究所开方后准备取药的病患李翔告诉经济导报记者,自己去医院查体,医生告诉自己属于“亚健康”,但从各项指标来看,自己并没有某种很严重的疾病,这让他转而选择了中医的治疗方法。
  为李翔诊脉开方的是从医几十年的名老中医李士甫,他告诉经济导报记者,“山东是脉学、针灸、汤液的发源地,名医扁鹊以‘望、闻、问、切’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需要一代代中医药人传承发展。”     步入济南市中区建联药店国医馆,古香古色的传统气息扑面而来,济南建联选择进一步壮大国医馆规模,将国医大师中医医疗经验送到群众家门口。26日,济南建联中药店副总经理易锐剑在接受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很多患者专程到建联来看病或者来抓药,几十年的品牌依旧保持着从经营之始就有的诊疗和抓药流程,把“好医好药”的品质坚持下去。同时为了保证医馆及零售连锁药店的统一品质,他们也加强了专业化团队建设,通过标准化、专业化的现代管理模式提升中医药品牌的内力。
  易锐剑介绍,目前建联国医馆正在加强名医的招聘,利用专业化管理思路,提升中医药从业者及公司员工的服务专业化、相关医药知识的专业化,打造了“互联网+专业知识和服务管理”的人才培养模板,即使建联未来加大拓展商业版图的力度,中医药人才的储备也完全跟得上发展脚步。
  据了解,此次山东省中医药大会提出实施“中医药人才建设工程”,加快壮大中医药人才队伍。对此,山东省科技厅厅长唐波表示,将遵循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律,从科研自主、奖励改革、薪酬激励等方面深化改革,让中医药科技人才的创新创造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瞄准“中医药+”新业态
  易锐剑认为,目前以中医药为特色的健康新业态发展并不充分并且中医药产业链条配合融合度也不高,想要打通中医药产业的“任督二脉”,需要合力推进“中医药+”融合发展。
  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智慧健康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吕历明表示,“中医药创新首先要开创上下联动、左右协调、跨古通今、国际合作的良性互动模式,利用‘中医药+’概念为中医药发展模式带来创新变化,进一步释放原有中医药资源的潜力与未来发展活力。”
  据了解,山东省委省政府将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纳入全省发展战略和十强现代优势产业集群,正在全力推动山东由中医药大省向中医药强省转变,“中医药+”新业态迎来发展机遇。
  在资源、政策等多方因素的驱动下,山东的中医药产业创新已逐渐从轮廓勾勒到初见雏形。2020年4月25日,山东省互联网医保大健康服务平台正式上线,是全国首个省部共建的省级互联网医保大健康平台,平台计划依托“扁鹊故里、康养济南”的中医药发展优势,通过数字化驱动扁鹊文化挖掘传播、名老中医传承、道地中药材种植加工联采、智慧中药房配送、治未病健康管理、健康养生小镇等融合发展。
  7月7日,全国首个省际中药材采购联盟在济南市成立,采购联盟将建立起统一、互认的质量标准,通过市场化机制形成优质优价,提升中药材质量。
  10月24日,在第二届世界中医药互联网产业大会上,中药材“双中心”落地,一批创新发展示范项目发布。这意味着创新项目陆续由构想变为实体,并陆续进入服务阶段。
  “在数字化浪潮之下,如何盘活中医药资源、文化和服务网络,发挥更大价值,产业创新成为发展动力。”吕历明建议,利用产业聚集、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有目标、有节奏地形成中医药产业与现代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山东将为中医药传承创新打造出优质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