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导报 > 2·热点

为抢人,CEO攀起了老乡

2020-09-02 作者: 来源: 经济导报
  <<上接1版
  也就是在那一年,圣翰在汽车工程、机电一体化、建筑工程等学科的基础上,顺利成立了智能制造学院。然而,学院同样面临着人才短缺,“不少汽车专业的老师,也不会编程。”张小宾如是说。
  好在圣翰发挥了民校面向企业、面向社会的特点:直接引进合作企业工程师来校讲课;同时,也要求在校的教师带着企业研发的课题任务,为合作企业解决实际困难。“简单来说,进了校门,就是老师;出了校门,就是工程师。”张小宾表示。
  虽有校企成功合作的案例,但目前高校培养模式和企业实际需求间还存在着巨大鸿沟,所以一些企业亲自上阵办学。在2016年,科大讯飞便全资创办了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董事长刘庆峰希望安徽信息工程学院与产业结合得更密切,成为产业工程师和创业企业家的摇篮。
  济南的一位教育界人士认为,目前公办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受教学大纲限制较多,与瞬息万变的产业需求不甚紧密;且相关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考研、考公、跨专业就业的比比皆是,间接造成专业人才短缺。
  对于上述观点,经济导报记者致电济南的几家设有信息工程、自动化等新基建领域相关专业的公办高校,但截至发稿时未获正式回应。
人才或在两年后涌现
  尽管仍与产业需求还有一定距离,但张赛认为与十几年前相比,现在的高校专业设置更贴合实际了;而在新基建人才的培养也已开始加速,“乐观估计,2年后就会有源源不断的人才涌现。”
  根据相关学制,圣翰智能工学院成立后的首批新生,2年后就将走向实习岗位。
  公办院校也不遑多让:2017年,齐鲁工业大学和山东省科学院就整合组建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据吕兆毅介绍,齐鲁工业大学的新基建相关领域专业,便是由山东省科学院的专家教授授课,很多专业的报考率已达1000%以上。
  一些老牌院校也在积极调整专业学科,以便更适应产业需求。济南大学便在2017年停止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招生,并在第二年增设了标准化工程专业。
  至于现在高校毕业生的能力,张赛感觉还不错,“尽管他们实习用的机器人教具未必是我们公司的,编程软件也有区别,但这些应用都是融会贯通的,经过培训之后,他们上手都很快。”
  既如是,未来新基建人才缺口会不会被迅速填补?张赛不这么看:“因为新基建正处于风口,人才批量涌现也难以满足产业迅速扩容的需求。”
  “至于我们企业,我觉得还是要做好自己,因为只有有前途的企业,才能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他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