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导报 > 金融

近两年陷入“车险之困”

安盛天平拓险种求脱困

2019-05-17 作者: 王雅洁 来源: 经济导报
  导报讯(记者 王雅洁)作为中国市场最大外资(合资)财险公司,安盛天平(全称“安盛天平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在近两年陷入“车险之困”,2018年业务下滑、亏损扩大。在这种背景下,原外资股东法国安盛集团拟全资控股安盛天平的举动引发业界关注。5月16日,安盛天平方面回复经济导报记者表示,未来公司要在依然重视车险业务的同时,在医疗健康、旅游等多元化险种方面进行开拓。
  一直以来,车险收入是财险机构的保费担当,车险市场向来是财险公司的必争之地,整个车险行业承保利润不容乐观也是不争的事实。
  数据显示,2018年有包括长安责任险、安盛天平成立时间较长的险企在内的30余家中小财险机构出现亏损,亏损额合计超60亿元。从利润贡献来看,对财险保费贡献超7成的车险,其利润不及保证保险和农业保险,利润贡献从第一位退至第三位。
  除车险承保利润率收窄外,市场无序竞争导致的综合成本加剧以及投资收益下降等也是财险公司净利润骤降的一系列原因。
  单从安盛天平来看,其车险承保亏损已连续多年持续扩大,净利润也从2017年由盈转亏,2018年净利润从上年度的-2000万元扩大至-2.78亿元,保费收入下滑超20%。
  “从2017年开始,公司的财务表现下滑,很大程度来讲,这与市场大环境密切相关。”安盛天平执行主席及临时首席执行官卫泽韦(Xavier Veyry)在回复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直言,“经营业绩固然重要,但对于我们来说,如何能在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上站稳脚跟,实现长期的发展更为重要。”
  公开资料显示,卫泽韦还担任法国安盛集团在中国业务的执行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负责管理法国安盛集团在中国多年来布局的业务和合资企业,包括安盛天平、工银安盛人寿、安盛集团信利再保险以及浦银安盛基金多个板块。
  在车险市场极其严酷的2019年,法国安盛集团依旧坚持对安盛天平中方股东50%股权的收购计划,意欲何为?
  卫泽韦表示,自从收购以来,我们一直进行着公司运营的整合。在他看来,车险是业务的一个入口,可以触达更广阔的客户群,并进行深度互动,创造更多交叉销售的机会。这便于销售其他产品和提供多元化服务。
  截至目前,安盛天平在全国拥有23家分公司,90多家支公司。
  很显然,“金融一盘棋”是法国安盛集团对中国大金融板块的统一谋划,车险起到了流量担当、区域延伸的作用。
  “中国市场潜力非常巨大,同时差异化也很大。从财险市场来看,同质化问题十分严重。不同地区要求保险公司提供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客户的需求。”卫泽韦透露,安盛天平计划在医疗健康、旅游等险种方面进行开拓,发展多元化的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