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导报 > 美丽港城

聚焦“四大战场”开展“八比一创”

烟台筑孵化平台育千名“工匠”

2019-05-08 作者: 王旭光 麻丽媛 来源: 经济导报
  搭建工匠成长成才平台,在新工人文化宫设立“烟台工匠学院”,培育一批“工匠孵化基地”,年内扶持建立200家县级以上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培育1000名各级工匠
  ◆记者 王旭光 麻丽媛     

  春潮涌动,港城烟台百万职工正投身重点项目建设的舞台,释放着拼搏、奋进的光热。从万华化学聚氨酯产业链一体化乙烯项目到塔山南路工程,从中建八局烟台城发城市广场项目到石药百克抗肿瘤生物新药产业化项目,从烟台机场二期工程项目到南山铝业航空板材连轧生产线,一轮接一轮的技能比拼火热推进,奏响了一曲曲激情澎湃、催人奋进的劳动赞歌。
立功竞赛汇聚澎湃动能
百万职工展开技能较量

  近日,全市“当好主力军、聚力新动能、建功新时代”重点工程立功竞赛誓师大会,吹响了全市广大职工建功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眼下,百万职工正聚力全市重点工程、重点园区、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四大主战场”,围绕161个重大工程轰轰烈烈地开展“八比一创”立功竞赛,为推动重点工程优质高效完成贡献着工会智慧和工会方案。
  “筏板至正负零正常工期是65天,劳动竞赛计划工期为30天。截至目前竞赛启动14天以来,负三层已经完成了75%,比正常工期提前20天,比竞赛计划工期提前了4天。”在烟台城发城市广场项目建设现场,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张元善告诉记者,为确保项目正负零封顶及主体封顶两个节点按计划完成的总体目标,项目部将立功竞赛融入工程建设的各环节,不仅搭建了职工提升技能、成长成才的平台,激发他们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还发挥出立功竞赛活动对工程建设的促进作用,全面提高了工程的管理、技术和安全质量水平。
  “哪里有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劳动竞赛就推进到哪里、覆盖到哪里”。今年,全市职工将聚焦经略海洋、助力乡村振兴、打好“三大攻坚战”等重点工作主战场,投身现代海洋、装备制造等八大主导产业和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参加“职工技术创新竞赛”“争当创新创业先锋行动”“工友创业行动”等,广泛开展科技研发、技术创新、发明创造,在创新创业中贡献智慧和力量。
“烟台工匠”
凝聚卓越力量

  在4月28日召开的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烟台市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市委、市政府对全市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进行表彰,市总工会通报表扬了第二批“烟台十大工匠”。
  他们中,有几十年始终坚持创新,抛家舍业,不断为企业生产难题攻坚的一线工人;有诚实守信、为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家;有风餐露宿、为美化城市默默付出的环卫工作者;有在苦脏累岗位摸爬滚打,奋力拼搏成功实现人生“逆袭”的创业者……
  闪耀着卓越精神的烟台工匠名单中,山东中矿集团有限公司北截金矿高级技师孙华静,苦练技能、精益求精,从一名专业基础为零的“门外汉”成长为作风严谨、技艺超群的“技术大拿”;山东蓬翔汽车有限公司高级技师于涛,精于技能、勇于创新,独立完成了两条直缝焊接流水线项目电气控制的设计安装调试工作,每年可节约人工成本25万元。
  山东诺维科轻量化装备有限公司铝焊接工赵青,在焊前、焊中和焊后的每一个细节都精雕细琢,保证产品焊缝的绝对熔合并且无一丝缺陷,堪称“绝活”;烟台三环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轿车锁分公司组装部部长李锋,倾心于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获得了9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发明专利和2项获取中的实用新型专利……
  他们用专注严谨的工作作风,把工匠精神渗透到新旧动能转换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企业、每一个领域、每一个产品细节当中。他们坚持高标准,拒绝“差不多”,对每一个零件、每一道工序负责。他们攻坚克难显担当,敢于亮剑,善于创新,用智慧和汗水创造卓越业绩。
擦亮“劳模工匠”品牌
年内培育1000名各级工匠

  烟台市精心打造“劳模示范引领行动”,赋予了新时代劳模以新的内涵,让劳模在港城大地倍受尊重和推崇。
  全市1500多个各级各类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千帆竞发,人才辈出,国家发明和新型专利授权1500多项,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成为传承劳模(工匠)精神、发挥劳模(工匠)示范带动作用的“新平台”、解决生产技术难题的“攻关站”、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孵化器”和培养技能人才的“练兵场”。去年建立市级“工匠孵化基地”10个,推选出10名首批“烟台工匠”,4名齐鲁工匠、1名齐鲁大工匠,数量和质量均位居全省前列;推出了一名全国“十大最美职工”王俊堂。
  目前,“烟台工匠”建设工程已成功列入全市制造业强市建设总体规划,并纳入全市人才发展体系,使“烟台工匠”同“首席技师”一样享受同等政治经济社会待遇,极大鼓舞了全市职工学技术、强技能、练本领的热情。
  今年,全市将大力推进“烟台工匠”建设工程,以系列举措真正擦亮“劳模工匠”品牌,培育孵化更多齐鲁工匠、大国工匠。搭建工匠成长成才平台,在新工人文化宫设立“烟台工匠学院”,培育一批“工匠孵化基地”,年内扶持建立200家县级以上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培育1000名各级工匠。引导广大职工积极参加合理化建议、技术改进、技术攻关和发明创造活动,让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成为制造之魂,让提升技能、争创一流成为自觉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