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导报 > 观察

改造门店调整业态尝试新零售加码数字化

外资零售商交的成绩单咋样

2019-03-08 作者: 孙罗南 来源: 经济导报
  ◆导报记者 孙罗南 济南报道

  随着零售商业绩的陆续发布,有外资零售商交出了看起来不错的成绩单,这令外界对跨国传统零售商境遇的担忧多少有所缓解。不过,考验依旧。
  沃尔玛、家乐福、永旺等开设大卖场的步伐已经放缓。在中国市场激烈的竞争背景下,外资零售巨头将更多精力放在现有门店的改造上。
放缓开店步伐
  作为全球第二大零售商的家乐福,是最早将大卖场这一业态引入中国的零售商。
  日前,家乐福集团公布2018年业绩,全年销售额较上年同比增长1.4%至850亿欧元,利润提升4.6%。
  家乐福中国方面发给经济导报记者的新闻稿显示,“2018年,中国区业务表现利好,带动大中华区利润大幅提升,较上年同比劲增11倍达3.5亿人民币。”
  家乐福近年来在亚洲市场的表现并不亮眼,不过从家乐福中国披露的数据看,已经有所改善。家乐福大中华区业务2017年利润同比增加近5亿元,家乐福方面称这得益于在中国实施的转型计划,“多业态、多渠道”发展成果不断显现。
  不过,放缓开店步伐、收缩战线依旧明显,家乐福去年在部分省份进行了关店止损。
  对于山东市场,家乐福在经历了早期的迅速布点后,其门店的拓展脚步放缓。家乐福进入济南十余年,只开了解放桥店一家门店。
  截至目前,家乐福在山东仅有3家门店,分别是济南解放桥店,以及位于青岛的香港中路名达店和市北区的新兴店。
  另一家零售巨头沃尔玛,过去一年在中国新开店量不少,而其大卖场关店数量也不少。目前,沃尔玛在济南仅有泉城路店。在整个山东,沃尔玛在济南、青岛、淄博、潍坊、济宁各有一家门店。
不再局限于大卖场的
单一业态

  在行业竞争激烈、电商渠道冲击之下,以大卖场为主要业态的外资零售业巨头,在中国市场的定位也发生了一些转变,不再局限于大卖场的单一业态。
  据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去年,家乐福智慧门店“Le Marche”在上海落地,这也是家乐福全球首家落地的智慧门店。
  而沃尔玛也在深圳开出首家智能社区超市“惠选”,是继大卖场和山姆会员店之后,沃尔玛在中国市场尝试的第三种超市业态。
  此外,以日本综合零售商永旺为例,从其近年在中国的布局看,购物中心业态已成为一个发力点。
  在山东,永旺的卖场数量有所减少,但旗下购物中心项目却在增加。
  去年4月30日,青岛永旺百丽广场店宣布关店。去年7月,永旺旗下食品超市美思佰乐关闭了其在青岛的门店。
  据悉,青岛首家永旺梦乐城预计今年10月开业,建筑面积达22万平方米,业态包括餐饮美食、大型儿童区域、CGV影院等。
  这将是永旺布局山东的第二家购物中心。其首家购物中心项目烟台金沙滩永旺梦乐城,已于去年5月开业,建筑面积达18.8万平方米。永旺梦乐城是其购物中心品牌。
以不同的方式
尝试变革谋出路

  中国零售市场的不断变化,已经让家乐福、沃尔玛们感到压力,以大卖场为主要业态的这些外资零售巨头,目前调整动作频繁,以不同的方式尝试变革谋出路,迫切寻求扭转颓势。
  家乐福方面对经济导报表示,在中国,家乐福在改造升级门店的同时,大力提升数字化实力,打通消费场景。在家乐福大中华区总裁兼CEO唐嘉年看来,“中国,是零售的实验田,能为集团其他国家带来启发和借鉴。”
  家乐福在新布局上颇为积极。据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其举措包括加码数字化,开创智慧门店新体验,深耕门店运营,试水多种模式加速拓展自有品牌、持续供应链布局等。
  家乐福方面对经济导报记者称,截至去年底,全国所有门店均已接通“扫码购”,自助收银服务预计也将于今年3月底全部落地。
  说到线上业务,事实上,家乐福中国在2013年就自建了电商平台“家乐福网上商城”,但覆盖区域有限。日前,经济导报记者登录“家乐福网上商城”看到,其已开通区域纳入了济南、青岛。
  沃尔玛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陈文渊则表示,沃尔玛中国的全渠道销售预计在今年会获得三位数以上增长速度。
  经济导报记者近日在沃尔玛济南泉城路店看到,这家门店已加入了“扫玛购”等元素。消费者自己用微信小程序扫描商品条码即可在线结账,在自行完成付款后于专用通道扫码离开卖场。
  此外,这家沃尔玛门店还引入了水果蔬菜自助称重设备,消费者将果蔬商品放到自助秤盘上,并点击自助称屏幕上对应的商品图片,即可打印出商品价签。
  面对激烈的竞争,外资零售商在新零售的道路上,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