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导报 > 头版

央行开展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动态考核

小微、“三农”等企业更解渴

2019-01-28 作者: 时超 来源: 经济导报
  导报讯(记者 时超)近日,央行开展了2018年度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动态考核。在政策激励下,与上年相比,更多金融机构达到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标准,可分别享受0.5个或1.5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率优惠。
  据悉,此次动态考核净释放长期资金约2500亿元,加上1月4日央行宣布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置换中期借贷便利后,净释放的长期资金3000多亿元,以及1月23日开展的2575亿元定向中期借贷便利操作,上述三项措施共释放长期资金约8000亿元。
  国信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董德志表示,此次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政策保留了原有两档考核标准的政策框架。第一档是前一年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余额或增量占比达到1.5%的,存款准备金率可在基准档基础上下调0.5个百分点。这一标准基本适应绝大多数商业银行普惠金融领域贷款的实际投放情况,有助于鼓励其将信贷资源持续向普惠金融领域倾斜。
  第二档是前一年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余额或增量占比达到10%的,存款准备金率可按累进原则在第一档基础上再下调1个百分点,优惠幅度更大。这一档标准相对较高,只有在普惠金融领域贷款投放较为突出的商业银行才能达到,有利于建立正向激励机制。
  经济导报记者注意到,去年以来,在政策推动下,普惠金融发展势头良好。央行近日公布的2018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2018年末,人民币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余额13.39万亿元,同比增长13.8%,增速比上年末高5.3个百分点。“随着普惠贷款考核口径调整、新一轮定向降准实施等政策的相继落地,流向小微和‘三农’等普惠金融领域的信贷有望进一步增加。”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说道。
  董德志也表示,此前在1月2日,央行公告称,自2019年起决定将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小型和微型企业贷款考核标准由“单户授信小于500万元”调整为“单户授信小于1000万元”。而扩大普惠金融的政策覆盖面,意味着更多小微企业受益,是政策向小微企业融资倾斜的体现,同时将进一步增强流动性、降低企业资金成本,配合信用渠道的疏通,解决目前国内信用结构性失衡的问题。
  不过,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并非意味着货币政策转向。受访业内专家指出,央行普惠降准政策的实施意义在于,在保持总量适度的基础上,适当发挥结构引导作用,属于一种“结构性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