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导报 > 公司 广告

探索以高质量党建激发项目建设活力

2021-06-11 作者: 山东高速临沂发展有限公司 乔刚 来源: 经济导报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的扩大,在项目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特别是急难险重的大中型项目建设过程中,必须有效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把基层党建与项目建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结合起来,锤炼精益求精的匠心,努力实现“畅安舒美”的建设目标,力争创建高品质工程示范项目。现从党建激发项目建设活力浅谈几点看法。
  强化组织建设,是做好项目党建的基本前提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必须把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的独特优势体现在项目建设成果中。目前,重点项目、重大工程往往面临工期紧张以及横跨市、县区协调难度大等难点,而导致以上困难的原因往往是施工队伍“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党员旗帜作用不够突出。因此,在建设过程中要把党的建设作为第一责任来抓。做好参建单位进场前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的建立完善,是化解主要矛盾的有效前提,也是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基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要把基层党建工作与项目建设同部署、同落实、同考评,不搞“两张皮”,通过党的基层组织把党的政策方针全面贯彻到项目施工工作各个方面。
  强化党工整合,是做好项目党建的必然选择
  基层党组织组织能力强不强,抓重大任务落实是试金石,也是磨刀石。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项目建设的进度、质量、安全和地方协调等就是党建工作的试金石,只有将党建与这些具体工作进行互融互促,才能体现党建工作的生机和活力。一是党建工作要突出政治功能,强化责任担当。通过项目临时支部把党员组织起来、把群众发动起来,切实将党的组织优势全面转化为发展优势。二是党建工作要融合项目一线。在建立项目攻坚团队的同时组建临时党支部,同步落实项目建设任务和党建工作目标,让党建成为看得见的生产力。三是强化理论武装,抓合作促交流。项目建设过程中要以各参建单位党员干部为牵引,发挥基层组织优势,为各单位经验交流提供沟通桥梁,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提高执行力,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四是通过党工整合体现实干担当。以党建活动为载体,开展以“比项目进度、比攻坚成效、比服务水平、比工作作风”为主要内容的“四比”攻坚竞赛,以一线为赛场设岗定责,明确工作职责和内容,将党旗插在工地上;深化“先锋争创”活动,设立“党员先锋岗”,鼓励党员干部实干争先、攻坚克难,勇当“攻坚先锋”“项目先锋”“服务先锋”。同时,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要到施工单位分级联系挂点,深入一线班组,参与基层党组织的组织生活,参与施工单位的生产管理,协调解决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通过把“支部建在施工队伍上、党旗插在工地上、党员冲在火线上”,促进党建与项目建设有机融合,覆盖补齐项目建设党建“短板”,有效打通党建与工建联通的最后一公里,从而实现项目建设党组织全覆盖。
  强化品质创建,是做好项目党建的有力举措
  在项目建设工作中,质量与进度是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两个主要目标。党建工作要紧紧围绕品质工程创建,在保证质量目标前提下制定进度目标,明确责任主体,让责任“上肩”,落实好质量与进度目标的概念,在固有的条件下积极督导,加大巡查力度,围绕打造“优质、安全、高效、廉洁、绿色、智慧”品质工程等,深入建设一线,积极协调解决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难题。一是强化品质创建目标。通过进度目标的细分细化,精确把握施工程序的顺序安排,合理安排进度计划,切实保障工程质量。二是开展“两到一品”主题实践活动。以党的先进性为主线,紧贴实际开展“我为项目建设作贡献”,“弘扬工匠精神、打造品质工程”,“为流动党旗增辉、为重点工程添彩”等立足岗位、建功立业劳动竞赛活动,实现关键时刻有党员带头,关键岗位有党员把关,关键问题有党员攻关。三是党建品牌创建带动品质工程创建。在党建引领下,各参建单位要以党建品牌促品质工程,精心组织员工开展科技攻关,注重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运用,积极推进设备微改造、工艺微改进、工法微改良。四是精准找出项目廉政风险点,制定防范措施。通过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定期对照检查,使这项工作贯穿于项目实施全过程,营造良好的工程建设软环境。五是规范监督考核要求。定期对项目党建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建立工作督查机制,对纳入目标管理的重点工作进行分类跟踪,及时了解进展情况,及时反馈并协调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真正做到监督与服务并重。
  实践证明,做好品质工程示范工作,在建设理念、管理举措、技术进步方面力争有新作为,推动项目建设协调发展和转型升级,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不动摇,依托党建工作的突出优势,充分发挥党建引领推动作用,为参建各方携手共进谋发展提供一个全新的平台。将党建工作做细做实,就是提升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凝聚力和生产力,从而走上“更有效率、更具活力、特色鲜明”的高质量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