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导报 > 市场

国内首部融合作品获认可7场演出6场基本爆满

交响杂技:济南首演“点燃”观众激情

2019-10-09 作者: 杜杨 来源: 经济导报
  交响杂技《四季》在山东省杂技团剧院上演  杜杨 摄
  ◆导报记者 杜杨 济南报道      

  “十一”期间,国内首部交响杂技——《四季》,在山东省杂技团剧院上演。除了1场演出受天气影响外,其余6场基本爆满,在文化演艺市场并不发达的济南,这场演出可谓相当成功。
  时下,古典演艺往往被认为曲高和寡,市场认可度有限。为此,从业者不断进行市场化尝试,而主创人士认为《四季》的成功不仅在于市场认可,更在于交响与杂技的融合不分主次,各自的艺术表达均有提升。
  《四季》演出单位之一、山东省杂技团团长姚建国认为,古典演艺市场化的关键,正在于表达方式要让大众认可;此外,其他一些表演艺术比杂技的表达方式更丰富,未来经过融合,市场前景可期。
“这不是礼貌性鼓掌”
  10月1日晚,《四季》在济南首演。
  当李欣登上山东省杂技团剧场舞台时,他发现整个乐团可与观众席平视,这与为歌舞剧伴奏时坐在月池中不同;而第一首曲目《茉莉花》奏响时,舞台灯光首先是打向乐团的。第一个短节目结束、杂技演员谢幕后,观众的掌声经久不息,李欣明白,这掌声是观众主动送给乐队的,“这不是礼貌性鼓掌。”他如是说。
  李欣是北京新雅空气乐团首席小提琴手、国家一级演员,在长达30年的演出生涯中,他曾许多次接受观众“礼貌性鼓掌”,“观众对交响乐这种艺术表达形式不那么感兴趣。”他直言。
  曲高和寡,古典乐团的音乐人也在尝试迎合观众。有一次李欣来山东演出,乐团特意准备了故事原型发生在山东的《海峡组曲》,以及《铁道游击队》等山东人民耳熟能详的交响乐曲目,“即便如此‘接地气’,我们还是只能演了两场,因为第二场已经没有多少观众了。”他说。
  不光是山东市场对交响乐认可有限,整个国内市场都对这种舶来的艺术形式不太感冒。李欣告诉经济导报记者,目前除了北京国家大剧院还有一批交响乐的“固定票友”外,如果在省会一级城市的演出,水准再高的乐团也是至多演两场,有时第一场演出的观众席都是空空荡荡的,屈指可数的观众也只是“礼貌性鼓掌”。
  不单单是交响乐面临市场困境,山东省杂技团团长姚建国认为,杂技也有类似的困境,不过倒不是因为“曲高和寡”,“目前杂技演出主要是根据不同的节目需要、文化节日庆祝需要,而被动接受演出邀约,很少有团体能主动创作新节目,表演的节目也大同小异。”他告诉经济导报记者。
  据了解,除了被动邀约,目前杂技也多只在一些景区有驻场演出,定位也仅仅是助兴节目。而在认知上,“上个世纪,杂技甚至被称为‘准艺术’,难登大雅之堂。”姚建国表示。
市场困境借融合突破
  国庆7天假期,《四季》演了7场。
  除了1场演出受天气影响外,其余6场基本爆满,尤其是10月7日晚的最后一场演出,上座率依然接近满座,可见市场的认可。
  将杂技与交响乐融合,源自《四季》创意人宓鲁早年的一次经历。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驻法国使馆文化处任职的他,注意到当时巴黎大街小巷挂着不少“交响马戏”《胡桃夹子》的广告,“国外称为马戏,在国内就是杂技。”他如是向经济导报记者说明。
  在宓鲁的印象中,国内杂技表演的背景伴奏都是放录音,至多有个别唢呐、二胡等民乐乐手进行现场伴奏;所以当看到交响乐与杂技融合的这场演出时,他很快发觉这种融合的独到之处,“交响乐在表演中不是‘背景音乐’,而是借由杂技,将音乐表现的场景,通过动态表演展现出来;而从观赏杂技的角度看,因为有了交响乐的融入,整个演出格调和艺术表现力有了极大的提升。”
  一个表现形式不受认可,另一个难登大雅之堂,国内交响乐与杂技遇到的市场化困境,却在国外出现成功的融合案例,所以宓鲁希望把这种融合带到国内。
  随后,他找到了姚建国,然后又引入了以色列的一家演出公司。
  最后,他们选取了山东省杂技团的《草帽》《转碟》《登鼓》等获奖节目,配合12首国外的交响乐名曲,以及包括前述《梁祝》、《茉莉花》等3首国内曲目,以一年四季的变化为灵感,融合了芭蕾舞剧的展现形式,创作出了这部国内首创的交响杂技。
要让观众“听懂”艺术语言
  “像白色的花瓣一样,好美哦!”10月7日晚,当身着白色服装的杂技演员,通过杂技节目《平衡》,展现了一个百花盛开的景象时,看台下的一个小观众不禁如是感叹。
  当时的李欣正在台上演奏《春》的乐章,虽然不清楚台下的观众已经沉浸在精彩的节目中,但从余光中,他还是感受到杂技演员精湛的技艺,“这对于我们乐手来说,是无形的激励。”他表示。
  “交响杂技对演员的要求非常高。”宓鲁如是总结,“就拿参演的杂技演员来说,演出不仅要求掌握基本的舞蹈动作,还必须了解音乐韵律,以及如何通过韵律进行艺术表现,这就需要较高的艺术修养。”
  从艺术的角度,几位受访主创一致认为《四季》的价值,就在于融合,并通过“再创作”,让交响乐与杂技两种古典艺术表现形式相互提升。而从最后的票房表现来看,济南的观众对交响杂技的融合比较认可。
  李欣将交响乐等古典演艺比作一门语言,“这门语言本身比较晦涩,但如果用杂技的表演形式,去向观众演绎,那么观众就会‘听懂’,继而市场也才会认可。”
  姚建国还认为通过融合,其他一些古典演艺,也有广阔的市场化前景。“杂技表演毕竟没有唱腔,也没有念白,它就是肢体语言;其他一些艺术表演的形式更丰富,融合的点也更多,观众也更有可能接受这种表演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