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导报 > 生态东营

打好动能转换“优势牌”生态旅游成金色名片

东营“金色邀请函”邀来远方客

2019-02-11 作者: 李志海 葛铸聪 来源: 经济导报
  东营市紧紧围绕打造“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定位,推进重点项目,打造精品产品,叫响“黄河入海,我们回家”品牌
  ◆记者 李志海 通讯员 葛铸聪 

  2018年,注定是东营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
  “打造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富有活力的现代化湿地城市”,东营市委六届四次全会标注了新时代东营发展的新目标,擘画了新时代东营发展的新蓝图。
  从“想到”到“得到”,关键是“做到”。一年来,全市上下凝心聚力,狠抓落实,干事创业的激情高涨,比学赶超的氛围浓厚,风雨兼程、步履铿锵,全面拉开了新时代发展的新格局。
腾笼换鸟 浴火重生
  2018年6月,山东省政府印发《鲁北高端石化产业基地规划》,东营炼化一体化区成为山东重点布局的4个石化功能区之一。
  建设鲁北高端石化产业基地是省委、省政府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一项重大举措。东营作为山东石化产业最为集中的市,加快鲁北高端石化产业基地核心区建设,聘请高层次专家编制高端石化产业基地规划和建设行动方案。同时,深入研究炼化企业整合重组的路径,加快完善“油头化身高化尾”的产业链条。目前,东营正在全力推进对二甲苯、乙烯、己内酰胺等石化基地产业链支撑型项目。
  鲁北高端石化产业基地核心区建设是该市2018年大力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工程的缩影。过去的2018年,乘着新旧动能转换的东风,该市着力打好“优势牌”,以产业融合为重点,以聚焦发展为方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推进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全市经济稳定增长、稳中有进,结构优化、质量提升。
  传统产业“老树生新枝”。石油化工列入省级支柱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有色金属、石油装备列入省级主导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橡胶轮胎列入省级特色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企业达到31家。
  新兴产业“新苗更茁壮”。围绕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新兴产业,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加速膨胀产业规模。实施和储备新旧动能转换第一批优选项目144个,其中5个列入省重点项目、13个列入省优选项目。
  打造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推进产业集群发展要落到具体项目上。2018年,全市上下坚持发展以项目为导向,加快推进86个市重点项目、128个市政府投资项目、93个水气土污染治理项目、10个民生实事项目建设。这些项目或聚焦“四新”“四化”项目,加快了“四新”经济破题;或聚焦产业链条项目,进一步放大了产业集群效应;或聚焦高端高质项目,明显提升了全市产业层次……
推动旅游由“独唱”
向“大合唱”转变

  2018年11月1日至3日,“大美黄河口,浪漫东营行”全国网络媒体采风活动在东营市举行。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河海交汇的奇观、美到窒息的红地毯、芦花飞雪的盛景……经过记者们的文字、图片传到了全国各地。生态旅游,成为东营发往四面八方的“金色邀请函”。
  “黄河从这里入海”,这无疑是一张金光闪闪的名片。按照市委六届四次全会安排部署,东营市扎实推进“旅游富民”三年行动计划,坚持以富民惠民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做大增量、做优存量、做强品牌,力争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成为富裕东营的支柱产业、幸福东营的惠民产业和宜居东营的生态产业。
  为提升东营文化旅游影响力,东营市紧紧围绕打造“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定位,推进重点项目,打造精品产品,叫响“黄河入海,我们回家”品牌。
  ——抓创建。推进黄河口生态旅游区5A级景区创建,与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集团——华侨城旅投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通过“赋能管理+精准投资+高品质旅游资源开发”等模式开展合作。
  ——补短板。启动黄河水城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编制完成总体规划,向省政府提交了设立申请,省直有关部门正在会签意见。建设市旅游集散中心,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用地评估收储等前期工作。
  ——破难题。借助康华海洋牧场、黄河口海水浴场等项目,开辟海上观河海交汇精品线路,切实解决游客观赏河海交汇难的问题。
  2018年,东营市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市为抓手,突出重点,集中攻坚,明确50个部门单位224项创建任务,推动旅游由一家“独唱”向部门联动的“大合唱”转变——高标准编制《东营市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并通过专家评审;修订出台《旅游景区若干奖励政策》,积极争取国家、省扶持政策,新创建3A级景区8家,4A级景区1家,全市A级景区达到46家……一项项举措正在扎实推进,丰富了城市文化内涵,突出了特色,吸引了远方的客人。
“国际湿地城市”声播全球
  2018年10月25日,在国际《湿地公约》第十三届缔约方大会全体会议上,东营荣获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称号,全球仅有18个城市获此殊荣。
  东营获此大奖,是因为拥有独具魅力的丰富的湿地资源和巨大的生态保护成效。据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东营市共有湿地5类14型,总面积45.81万公顷,占全省湿地面积的四分之一,居全省第一位。全市湿地率41.58%,湿地保护率51.29%,其中陆域湿地面积1807.35平方公里,占陆域面积的22%,在全国也十分少见。
  “湿地在城中,城在湿地中”,东营市委六届四次全会提出了建设富有活力的现代化湿地城市的目标,为全市描绘了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美丽新画卷。
  为让湿地和城市更加融合,该市成立了相关项目专班,开展了湿地修复项目研究,编制湿地入城三年规划,对中心城现状湿地、河道、水系、湖泊、水库、坑塘、藕田等水面湿地进行改造提升。结合当前湿地现状,东营市正在积极打造“三纵三横”,辛安水库片区、耿井水库片区、现代渔业示范区、生态新城片区、胜利街道北部片区等5个湿地特色风貌景观片区,织密中心城生态湿地布局网,提高湿地覆盖率,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各类湿地美景。
  城市的空间布局水平,体现着一座城市的品性以及产业与人的关系,甚至可以从中窥探到城市的未来图景。
  2018年,该市启动了新一轮《东营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起草了《关于加强规划引领提升城市建设品质的实施意见》,加快构筑“一主、一副、一次三组团、多地区中心”的城市格局。同时,启动了城市发展战略研究规划编制工作,在水资源布局、综合交通体系、产城融合、城市风貌特色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着力打造居住之城、生活之城、工作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