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导报 > 新春新气象

一粒榛子激活一个产业深度融合梦想照进现实

荒山秃岭摇身变成“绿色银行”

2019-02-11 作者: 初磊 来源: 经济导报
  2月9日,本报记者采访崔立祥(右)和耿桂法(中)
  ●采访时间:正月初五(2月9日)
 ●采访地点:诸城华山榛业种植基地
 ●受访者:耿桂法 65岁;崔立祥 44岁
 ●职业:农民
  ◆导报记者 初磊 诸城报道  

  农村改革发展的“诸城模式”正从山东走向全国,走在乡村振兴的前列。诸城皇华镇的康岭山,万亩荒山摇身变成了产业扶贫的绿色银行,这一蜕变,由魏榛品牌创始人魏本欣和他的一粒榛子带来的。
  “你望远处看吧!能看到的地方,都是榛子种植基地,今天我来巡山,榛子苗就要开花了,得保护好防止山火。”2月9日(农历正月初五)下午2点,65岁的耿桂法站在康岭山顶,迎着寒风值班。
  耿桂法是皇华镇胡沟村村民,与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  “现在不同了,不出村就能月入3000元,不拖累儿女,让他们很是放心。”他说,自从村里的荒山流转出去,村民的土地高价流转出去,村民就换了一种活法,“你看,巡山总比在家窝着喝闷酒好,天气是冷了点儿,但我这心里热乎啊!” 
  “康岭山上不长草,风吹石头满地跑……”这是在诸城市南部山区上康岭一带流传多年的顺口溜,“榛树绿满坡,结满致富苗……”这是时下康岭山区新流传的顺口溜,是一棵棵榛子树让千年荒山变成“绿色银行”。
  皇华镇胡沟、上康岭和福台三个小山村之间的这片康岭山荒废了多年,之前村民一亩出价200元都租不出去,农民企业家魏本欣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以他多年从事铸造行业的资本积累,直接出价近千元(每亩),流转土地1.6万亩,跨界榛子产业,采用“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贸易+研发+加工销售”的合作方式全力打造榛子全产业链,渐渐带动周边10余个村3000多名村民脱贫。
  9日下午3点,华山榛业种植基地负责人崔立祥赶到公司开会,“一年的薪资过10万元啦,明天正式开工,开春了,提前部署好石硫合剂杀螨等工作。”崔立祥说,“现在村民一年的收成超过4万元,是之前的几倍,都盼着基地红火。”
  华山榛业采取成本价提供苗木,各村联社参与,用土地入股方式扩大受惠面,进入盛果期,反包给农民,按照合同五五分成,建设榛子扶贫产业园,每年将收益的10%返利给皇华镇政府。
  站在康岭山顶俯瞰,修建的10余座水库宛若镶嵌在梯田间的明珠,满山的榛子迎风开花,山背侧的千余亩荒山也将流转变绿,而这还只是第一步,魏本欣计划打造休闲度假区、榛子博物馆等旅游项目,榛子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梦终将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