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导报 > 新春新气象

整治蓝湾三年见效果海岸美了渔民富了

渔民转型“忙并快乐着”

2019-02-11 作者: 吴淑娟 来源: 经济导报
  徐存好(右)在海上劳作
  ●采访时间:正月初二(2月6日)
 ●采访地点:青岛西海岸新区光大梦之都小区
 ●受访者:徐存好 54岁
 ●职业:渔民
  ◆导报记者    吴淑娟                 
                 青岛西海岸新区报道
   
  “年前卖海蛎子一直到腊月二十九,今年的海蛎子又肥又大,每斤最高卖到5块钱,这茬海蛎子能收入十几万元,不过海虹今年因为水温的缘故没有收成,不然的话还能多收入十几万。”正月初二,带着刚捞上岸的海蛎子、扇贝、八带,青岛琅琊台旅游度假区王家洼村渔民徐存好到姑姑家拜年,并盘点起了去年的收成。
  徐存好从二十岁起,就开始下海。而今,黑红的脸庞、粗大的手指骨节和手上开裂的口子,无不印证着徐存好在海上经历的风浪。
  前些年,他和妹夫合买了一条小船下小海,每年3月至10月在近海捕些鱼虾等小海货卖。从2008年起,承包了50多亩海面搞养殖。
  “海蛎子、海虹、八带都是纯天然的,不需要饲料。只要在海里放上漂和绳子,每年5月海虹苗自已会飘到绳子上,7月海蛎子苗会飘到绳子上,到了每年的农历腊月用绳子把拴好的海螺壳放入海中,就会有八带钻进去。从腊月开始一直到2月,就开始卖海虹和海蛎子了,年前年后是最忙的时候。”徐存好告诉经济导报记者。
  据徐存好介绍,除了前期买浮漂每个4块钱,加上绳子总共投入的五六万元,最大的成本就是平时的管理,每天都要下海查看海蛎子和海虹生长情况,浮漂坏了补上,绳子朽了换上,腊月里一两天拔一次八带。
  “三年前西海岸新区开始蓝湾整治,当时还不理解,现在看,海水水质明显变好,海货的产量一年比一年提高。而且海岸线变美了,来旅游的人多了,海货更好卖了,平常年份年收入30万不在话下。”徐存好告诉经济导报记者。
  而徐存好的妹妹一家则在蓝湾近海养殖被清理后,转而经营起渔家乐。
  “妹妹家在陈家台后面,紧靠琅琊台风景区。自从投资60万元盖了三层楼开始经营渔家乐,每年五一到十一旅游旺季时营业,住宿、吃饭、下海,最多的时候每天收入1万多元。一年下来挣的钱是原先搞养殖时的两倍还多。”徐存好说。
  经济导报记者正月初三来到西海岸新区海军公园沿海一线,看到许多市民带着家人孩子在这里游玩,沿海步道、滨海慢道、观景平台、休憩驿站都可以观海。偶有残留的养殖池壁,提示人们这里曾经是成片的养殖区。
  “今年我打算继续扩大海蛎子、海虹养殖规模,并借助孩子学电子商务的便利做做网上买卖。”徐存好说。